从小在林区长大的老刘,北京音乐学院毕业后,当上了市文工团唢呐演奏员,是有名的“金唢呐”。两年前他退休后,带着心爱的唢呐回到家乡林场,承包金顶山就地办起了养蜂场。为排遣寂寞和孤独感,他每天忙完蜂场的事,晚饭后就坐在房前的老槐树下,欢快地吹起唢呐。那悠扬婉转动听的唢呐声也引来獐狍野鹿和黑熊的光顾。
他担心嘴馋、最喜欢吃蜂蜜的黑熊,说不定哪一天闯进蜂场。可两年来,这只黑熊“邻居”从来没去骚扰过蜂场。为了表示谢意,老刘长把剩饭放在老槐树下招待黑熊。老刘发现每当他吹唢呐的时候,那只黑熊总是不约自来,坐在不远处全神贯注地听他吹唢呐,直到演奏完了,老刘举起唢呐,亮起大嗓门,对他说声“再见”,黑熊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今年五月初,令老刘奇怪的是,一连十多天不见黑熊的踪影。老刘心中暗想:莫不是它被人打伤或是打死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曾多次到附近的山里去寻找,都失望而归。但他的潜意识却相信黑熊会来的。所以他每天照吹唢呐不误,并有意识地延长吹奏时间。一天,他无意中在金沙河边发现了一只小熊崽儿,惊恐地哀叫着,走近一看,小熊崽右后腿被一片铁夹子夹住了……老刘警惕地往四外看了一阵,见没什么动静,上前抱起小熊崽儿,用尽全力掰开它腿上的铁夹子,把受伤的小熊放在地上,让它重归山林。小熊踉踉跄跄地往前走了几步,便哆哆嗦嗦地跷起那只夹伤的后退。老刘急匆匆地把小熊抱回住处。
一天晚上,大约半夜时分,老刘朦胧中被一阵急促的挠门声和哽哽叽叽的呼叫声惊醒。他披衣下地借着月光一看,小熊崽儿在门里边将嘴巴搭在门槛儿上,吱吱尖叫回应着,往窗户外一瞅,月光下脑门上带着白毛的黑熊正对着门坐在那里——此情此景,老刘明白了:原来常来听唢呐的黑熊是因为“坐月子”才没来呀,这只受伤的小熊崽儿就是它的孩子,现在它是找上门接孩子来了。老刘急忙打开门,将小熊崽儿送出门外,一场母子重逢的场面让老刘激动不已,只见熊妈妈吭吭唧唧地迎上来,亲呢而又笨拙地用头拥着小熊,一遍遍地舔它的孩子。小熊崽儿则娇声娇气地叫着钻进母熊怀里吃起奶来……过了一会儿,母熊站起身眼定定地瞅着小房,呜呜噜噜地叫了几声,像是表示谢意,便领着小熊崽慢慢悠悠地进了山林……
第二天晚上,老刘又在老槐树下吹起唢呐,过了一阵子,只见母熊领着小熊正慢悠悠地向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