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作为19年度比较出彩的一部国产商业片,其电影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体现了高度浓缩的社会寓言。蒙太奇、多重人物身份等标签也是不少影迷朋友给出豆瓣7.5分高分的原因,赢得了口碑和票房上的双丰收,在大家讨论着《误杀2》能否延续前作辉煌之时,如果你还抱着对误杀1的期待来看待误杀2,这边建议您立马逃,不要犹豫!
1、 没有悬疑的悬疑电影
不同于《误杀1》让观众处于上帝视角走进故事,为人物命运担而制造的不少悬疑点,《误杀2》可以说是一部打着悬疑幌子的亲情片。我们看到《误杀2》无非就是讲了一个故事:儿子要换心脏,但是被市长抢走了,那么要怎么做才行?
当你看到前十分钟,男主绑架整个医院问自己儿子心脏去哪里了,你本以为这给本片的悬疑开了个好头,满心期待故事后面的发展,然而影片却开始翻来覆去的描绘父子之间的情感,贫贱夫妻的悲哀。完完全全脱离了悬疑这一元素,深刻展现了什么叫做悬疑不够,煽情来凑。台词过于冗长,且节奏太慢,让两个小时的电影,前面一大半的时间都丧失了悬念以及对抗性。
最致命的在于,有着悬疑因素,还加上“心脏移植迫在眉睫”的情节设定,电影却为了煽情,放弃了倒计时所呈现的紧迫感,当林日朗电话响起,夫妻俩喜悦分享儿子心脏有救的时候,为了强行煽情,刻意将节奏放慢,几乎都让观众忘了这里有个孩子的生命在流逝。更不要说,在特警被鬼脸吓到跌落,医院楼下警匪对峙,二楼有条不紊的手术。在这里,逻辑悬疑犯罪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泪点。反正枪都指出去了,还能干嘛,只能硬着头皮上啊。导演用这样一部并不完善的作品,持枪劫持了每一位观众。
就其本质来说,《误杀1》大获成功的原因在于扎实的剧本和连绵不断的悬疑设计,在本土化之后,依然能保留上述优点,贴合社会语境。当《误杀2》也想效仿前作,在悬疑之下插入温暖质朴的亲情点,但是很明显,本片心有余而力不足。
2、批判现实力度不够且敷衍
《误杀2》改编自19年度的好莱坞电影《迫在眉梢》,这是一部直指美国医保制度、医院与保险公司私下勾结的电影,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而《误杀2》把它改编成了什么?“献心救子,流于表面的父子之情。
《迫在眉梢》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来展示丹尼尔华盛顿一家窘迫而拮据的生活状态,将美国医疗体系的腐败展现的淋漓尽致,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误杀2》将将矛盾的冲突点放错了位置,医生给出的两个选项:天文数字和回家等死,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为艰难的两个选择,在这里拍的如此草率。而二人的冲突并非医患关系而是强权介入。更不要说到故事后面医生意图辞职、奋起斗争。
从《迫在眉梢》对医疗制度的批判,在误杀这变成了两个好人的相互扶持。那么抛开从医疗制度上的批判。本片最大的败笔就在于心脏是不能被换的,那是底层人的心脏,底层人最终还是要像蝼蚁般死去。说到底,这样的批判没有正义,完完全全拿出来敷衍观众。
为了“误杀”而“误杀”的片子是真没有意思了,片子为了讨好观众的某种社会情绪,看似表达了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可从剧情和制作思路上充斥着满满的商业算计,最终让这部片子的口碑与前作相比大打折扣。
观影感受:
花花:
《误杀2》可以说是把所有bug都杂揉在这一部电影里面了,成年人的心脏可以移植给小朋友吗?没有钱就不能做手术了?等心脏的过程当中就没有一点准备?电影里硬拗的悬疑风让我我不得不怀疑前几年去的地方是不是泰国……
海茵:
《误杀2》与《误杀》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连“误杀”这个题也是强行点的。把原版的真枪改成假枪的改编,简直毫无理由。为了“误杀”而“误杀”。现在的影视剧总爱用“深刻”的主题去掩饰剧作本身的无力。父爱再感人也改变不了花钱看烂片的愤怒。最后,希望陈思诚导演别碰悬疑题材,别执着于搞IP了,真就不断制造垃圾。
文|何之瑜
排版|郑婉华 何海茵
校对|郑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