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先生的故事,最开始是因为公众号——顾爷。他的一篇文章写了这个科学家兼艺术家的故事,当然,还有他的风流韵事,同时还有他的各项成就。
当然,故事也是来自于这本书。当时就觉得,这本书很有趣,这个费曼先生也应该很有趣。
这本书的装订很有西方的味道,巴掌大的纸张大小,放在包包里很方便携带,在坐轻轨的时候,也很方便拿出来装逼。
(对于在轻轨上看书,一开始有装逼的心理压力,有时候也觉得不是很合适,毕竟大家都没看书,不好自己拿出来看。于是,有一段时间,变成隐晦的听书。后来,因为耳朵挺久了也难受,就变成不看书了。现在随着脸皮变厚,可以说,更是因为越来越懂得不理会他人目光了,想看书就拿出来看,何必管太多人目光,就又开始拿书出来看。蛮开心自己需要跑区的上课的,在从大渡口校区跑沙坪坝校区的路上,除去需要反馈的时间和打盹的时间,增加了没事找事,看书打发时间的过程。学生不多,不累,又多了看书这个过程。)
我想,费曼先生选择这本书这样装订的意图,也是为了方便读者在坐车的时候装逼吧。他本来也是个个性十足的人。
从小就聪慧过人的他,自己捯饬收音机,到后面成为远近闻名的修修音机师傅。后来进入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在那里约会美女、整蛊室友、和同学探究物理学上的知识。毕业后在二战中被征集加入了原子弹的制造。从小小工作者,在会见当时各种领域大咖时的紧张心情,在书中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也钦佩他的努力钻研,得到当时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赏识。
他钻研科学,研究原子弹,论证物理学理论,拿诺贝尔奖。玩音乐,能打一手好鼓,在巴西的游行队伍中,油头粉面,在狂欢中释放自我。他也画画,办了作品展,也曾把化作卖给妓院老板,好挂在门口招揽客人。作为有研究成果的科学人,他作为一名教师,也在全校会议上,义愤填膺,坦言填鸭教育以及应试教育教出来的孩子是如此地刻板无用。作为美国人,在巴西科学院用流畅的巴西语发言,顺便改掉了巴西科学院大学教授用英语演讲的习俗,在巴西就该用巴西语的尊重。
这本书上,我划了很多笔记,也做了很多批注。很多小故事让人捧腹大笑,让人忍不住想分享给身边的人。也有很多费曼先生的抗争,让人为他拍手叫好。费曼先生,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同样又是才华横溢的人。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让我想到中国的另一本书《围城》,恩,钱钟书写的,讲的是关于方渐鸿“游学”欧洲归来后,在大学任教的故事。虽然是讽刺小说,但我相信也能在大学看到书中情节的斑驳遗迹。对比中国的大学和相近时代的欧洲大学,还是相形见绌。
蛮推荐高三毕业后的学生找空看看这两本书的,毕竟有些词汇和知识点,在高中才会学习到。看完后,相信对大学的过去也有相应的理解。
希望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大学生活充实又生机勃勃。
《别闹了,费曼先生》诺贝尔获奖者调皮有趣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谈起物理学家大家的印象是什么? 可能是一些醉心于学术无法自拔,但是不注意小节,形象气质不佳,有时蓬...
- 科学老顽童费曼 作者理查德.D.费曼(Richard D Feynman),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近代最...
- 平日的交流里,说起当地的变化,感受最明显的一是楼盘开盘速度之快,其次就是当地新开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都想抓住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