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拖延症,有显性拖延症,也有隐性拖延症。什么是显性和隐性拖延症,据有关资料显示,显性拖延症是种常见的现象,就是该做的事情拖到截止日期为止;而隐性拖延症是一种不易察觉却危害更大的现象,由于目标模糊,可有可无,做事情的时候也就变得可做可不做了,进而一步步拖延起来。因为这两种拖延症的存在,让我完成任务的效率很低,我决心思考对策并付诸行动来改善这个状况。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首先解决显性拖延症,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常常喜欢拖到截止日期再完成,我尝试分析自己的这种心理,应该是缺乏前进的动力,基于此,我形成的原则1是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完成任务的热情;
然后是隐性拖延症,在做事情前,我喜欢先设计计划,按照计划一点点完成,但是往往目标过大,不切实际,不易完成,基于此,我形成的原则2是确立详细可行的目标,按照目标一步步走下去。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流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效果等)
原则1的检验
检验时间:2023年6月22日
检验地点:宿舍
检验方法:许诺自己一杯奶茶,要求是先完成英语单词的背诵。
原则2的检验
检验时间:2023年6月24日
检验地点:宿舍
检验方法:先制订较为详细的学习计划,然后坚决执行。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1有效,通过实行奖励机制,完成任务的效率确实有所提高,我还想怎样用上它?我想的是不仅是在学习上,生活中也可以用到,比如在暑假回家后,奖励自己一周看一场电影,前提是每天坚持锻炼三十分钟。
原则2有效,通过细分任务,将目标具体化,完成任务更有动力了,也不觉得很困难。下次应用时间为暑假回家后,每天制定较为详实的读书计划。
总结
显性拖延症和隐性拖延症是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我成为一个低效率、低质量的任务完成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检验过并发现有效的原则有2个:
原则1: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完成任务的热情。
原则2:确立详细可行的目标,按照目标一步步走下去。
本文是【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冯虎元、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