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出伏后,做好五件事
从8月26日开始,就算是彻底告别了三伏天,让不少人悄悄松了一口气。但是,从现在至“秋分”节气,才将真正迎来“最凶险”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一天中昼夜温差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C,早晚凉爽,中午炎热的感觉会更加明显。“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这种气温波动最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记住下面这5点,保住我们的心血管。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此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白天天气气温还是挺高的,“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多吃下面8种食物,止咳化痰又润肺:
石榴——润肺止咳——鲜榨石榴汁。
豆腐——清热润燥——茄汁豆腐。
白萝卜——化痰止咳——海米烧萝卜。
冬瓜——消痰清热——花蛤冬瓜汤。
梨——止咳化痰——枸杞雪梨糖水。
杏仁——润肺止咳——杏仁拌芹叶。
百合——补益心肺——木耳炒百合。
丝瓜——清热化痰——甘草丝瓜汤。
二、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就可以稳定住波动的血压。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喝得“多一点”
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
1.菊花荷叶茶——养肝降压。荷叶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每天取白菊花、枸杞子、干荷叶、山楂、石斛等量后,用开水冲泡,待茶水清亮后饮用。
2.防燥三花茶——清火润燥
菊花可以明目、清肝火、平肝阳,茉莉花有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三者同饮,可以达到疏肝解郁、防燥的作用。
取金银花10克,菊花5克,茉莉花3克泡水当茶喝。
3.蜂蜜柠檬茶——养阴通便
柠檬性微寒,能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主治暑热烦渴、胃热伤津、痰热咳嗽等症。切鲜柠檬2~3片(约1/3只),用温水冲泡,可加适量蜂蜜调味。
老少皆宜,秋冬适量喝有助养阴;鲜柠檬比干柠檬更好;如大便偏干就多加点蜂蜜,大便不成形就多加两片柠檬,利于收敛、止泻。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睡得“早一点”
最佳睡眠时间:
婴儿(0-2岁):11-14小时
儿童(3-13岁):10-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
青年人(18-25岁):7-9小时
成年人(26-64岁):7-9小时
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五、穿得“暖一点”
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 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来源: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