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障碍:和其他小朋友有同样的智力和享有相同的教育机会,但是在阅读方面存在问题的一种现象。
该纪录片记录了三个孩子,在父母及自身的努力下如何攻克阅读障碍的故事。之前没有意识到孩子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普遍觉得成绩不好是因为智商低或者懒。除了态度问题,如果成绩一直没有提升的话,那就需要求医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积极面对,帮助孩子克服难题,重拾自信。
校校同学,家长找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鉴定孩子存在多动症和阅读障碍问题。面对每次一言难尽的分数,家长不得不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面对重重压力,家长怕孩子自卑,周末或假期时间约他的同学和家长一起郊游,为的是不想让孩子自卑,让他的同学及家长看到校校另外闪光的一面。孩子妈妈的态度是坚定的,但不温柔。但在双方不断的努力下,有改观,给孩子树立了自信。当然孩子自己也相信未来会有一项特长,只是自己现在不知道。孩子至少是对自己有期许的,而不是任他肆意发展。
他超强的反抗精神,让家长和老师痛苦,但成人之后,这种反抗精神可以让他在做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奴隶。最后一句孩子妈妈说的特别好。
第二个孩子叫群晓。最初在北京某小学上学,因存在阅读障碍问题,学校老师对孩子成绩的态度及处理方式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家长求医,并帮孩子转了学。同时改了名字。家长期许的是,我同孩子一起努力,肯定可以不断进步并攻克它,让孩子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重新开始。群晓的妈妈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开始了陪读生活。
群晓,写作业和阅读方面都比同龄人慢一些。常爱低着头,看上去很焦虑不自信的样子。班主任老师和家长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和陪伴,孩子自己咬紧牙关,一定要超过他的同桌。妈妈教导他说,“你不需要和别人比,你只要和昨天的你比较就可以了。”由于所在的学校是私立学校,股东撤股,孩子刚刚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为了解决当前的上学问题,不得不开始游学生活。学校搬去了开封。群晓妈妈因工作不能再陪读,群晓自己开始了在开封的学习生活。妈妈为了锻炼他,周末自己坐高铁从开封到北京,慢慢地,孩子自信心上去了,脸上也开始有笑容了,独立能力也增强了。家长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有一次他们班有一个表演,其他同学的家长都去看孩子演出了,唯独群晓妈妈没有去。群晓看上去很失落,但很懂事。“她也有她的难处啊”看到这里,联想到学校举行家长会,仅有某个学生家长因工作忙没有出席。父母必要的陪伴不能少。
第三个孩子:若希。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说要开除她。老师的话太重了,孩子还小,导致被吓到不敢去学校。家长针对孩子的表现,真实积极地面对。语文成绩从最初的38到46到60,家长盼了四年。对别的孩子来说,及格不值得一提,但在若希家长来看,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若希有一个学霸姐姐,考上了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有一次姐姐学校有一次80华里拉练活动,妈妈克服了身体原因,带着妹妹去体验这个活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马上期末考试到了,家长簇拥到学校门口接孩子。小朋友一个个拿着奖状,脸上露出自豪的笑脸。妈妈期待着女儿出校门的表情,虽然女儿没有奖状,但孩子进步了很多,语文78.5,数学80,英语80多。妈妈给孩子颁了一个奖状。妈妈准备了公司的章,奖状上右下角签上了父母的名字。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太重要了,让孩子明白,我不是笨孩子,我还有救。
以上三个孩子,都属于自身很努力,但不知道自身问题原因的。家长求医后,在陪伴鼓励支持下,他们不断攻克了难关。感动的是父母付出了那么多,孩子也期盼着改变。
就我平时的教学生活,我偶尔用语欠佳。记得有一次说“别上讲台上丢人了”,因为这个孩子听写错了太多了。下次还是得注意言辞,孩子还小,若干年后老师的某句话可能给孩子心底留下深深的阴影。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帮他们树立自信,只要是每次比上一次进步就好了。当然需要孩子在心底期待提高。我还在想,某些同学语文成绩不好,是不是也存在阅读障碍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