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凉亦歌
对于生活的佼佼者来说,重要的从来不是事情的结果,大多数时候,他们注重效率。
1.
舍友小D,总是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上周选修课论文,老师提前两个月布置的任务,她偏偏拖到了最后一堂课,收论文的前几分钟,还在奋笔疾书。
前天上午的考试,直到昨天晚上所有人早睡养精蓄锐后,她才开始打着台灯通宵复习。
明明这一分钟就要结束的事情,偏偏要等到下一分钟,才去慢条斯理地进行,而且,毫无紧张和愧疚。
有段时间,我们宿舍集体声讨她:期末考试了,不去教学楼里抱暖气复习,还熬夜看小说?
而令所有人不理解的是,小D不仅不听从,反而变本加厉,上课偷偷刷,白天躺着刷,晚上熬夜刷。
后来,再也没有人主动劝过她。
有些时候,不是别人有没有义务拯救的问题,而是,拖延症晚期的人,早就自己放弃了自己。
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危机感的降临,也不会对这种无厘头的做法感到恐慌,似乎在他们脑海深处,拖延这回事,本就理所应当。
救不了,也无能为力。
2.
大学的期末复习,考的恰恰不是能力,而是态度和耐力。
说白了,就是一场琐碎又漫长的持久战。高中的时候,一本书可以学半年,而现在,用一周时间就可以搞定,这期间最需要的,无非就是重视的态度和自律能力。
大部分人,在晨光熹微、冰霜遍地中,已经早早起床,抱着复习资料去自习室、图书馆占座,身体冻得毫无知觉,也不叫一声苦。
且不说那些匆匆忙忙的人学了多少东西,但至少,他们有能力制服自己,有认识到“这件事情很重要、我需要做好”的态度和野心。
对于生活的佼佼者来说,重要的从来不是事情的结果,大多数时候,他们更在意自己完成任务的满意度和兴趣,而且,他们注重效率。
所以,才在最紧要的情况下,拿出时间和精力,严严实实地包裹自己。
如果知道任务需要两个小时完成,就一定不会拖到最后十分钟,才去做无力的挣扎和所谓的抱佛脚。
那种慌里慌张的姿态,真心不好看。
他们不动声色,无所畏惧,看得见真真切切的自己。
3.
明亮又轻松的日子,无疑是非常讨人喜欢的。
玩的不爽了,立马抛下烟火里的尘埃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流浪,哪怕只是晒晒太阳,听听音乐,也是极其美妙的。
我一直自以为,不算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但也从不敢拿出大无畏的勇气,在明亮的日子且行且歌,纵横人生。
不是怂,而是把任务妥妥地拖到最后一秒钟:那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是真的慌。
就好像,明明再走一步就是悬崖峭壁,双脚还偏偏不听使唤地走上前,然后,纵身一跃,粉身碎骨。
拖延得久了,连再次爬上去的资本,都懒得争取了。
可人性本弱啊,谁不希望天天都是纵横高歌的节假日呢,谁不渴望拥有玻璃心和公主病的双重资本呢,谁不喜欢唱唱跳跳、无忧无虑的热烈生活呢?
总以为朋友圈里那个自律又精致的人可以是自己,可转过头来,深夜屏幕上罗列着大小任务的日子,才是真实的生活。
新东方最年轻的老师、中国门萨俱乐部成员张安琪曾透露,没有她在复旦大学那段自律而铿锵的灰暗时光,就不会有后来干练、从不拖延的自己。
“那时候从来不敢拖延,生怕错过了一分钟,生活就颠覆了。”她笑着打趣,“别人都回家过年了,我还在图书馆按时做任务,也想着飞奔到车站买一张车票,冲到热气腾腾的饺子面前啊。”
可是饺子可以天天有,任务完不成,就再也没机会了。
4.
有人统计过,几乎每十个人里面,就有六个人,得了拖延症。而且这个概率,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冥冥之中在操纵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呢?
都市剧《欢乐颂》里面的海归女精英安迪说过一句话:“在那些没有信心看自己的努力实现生活理想的人身上,你很难找到独立自律的精神和灵魂。”
那双大手,不是别人:正是每天抱怨时间太紧、任务太重的自己。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是能否确切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价值,并利用它为实现心向往之的理想而努力。
自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自律而优雅的灵魂,可以将等价的时间翻倍使用,还能在别人的苦逼堕落中偷得浮生半日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精英之所以名为精英,其实聪明的成分占得并不多,更多的原因,是他们的态度。
该上课的时候,从来懒得去走神;绝不会等到报表结束的最后一刻,才慌里慌张地熬夜工作。
昂扬和埋头,你总得选择其一。
5.
后来年龄渐长,真正面对生活这个难题的时候,再也不敢轻易恍惚,随便惊慌无措了。
很多东西,稍稍眨眨眼,已然消逝。
有太多人,不仅仅赢在了起跑线上,还以自律为剑,一句披荆斩棘,奔向远方。
而大多数人,只能望而生畏,一边埋怨时间不够用,一边心安理得地睡到自然醒。
精英之所以只占领了社会的一小部分,和这个原因密切相关。
而那些高度自律、生活逼格高的人,正悠然坐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手握着咖啡,一手主宰着这个繁芜丛杂的世界。
看尽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他,会是你吗?
-End
我是凉亦歌~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