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闹的都市里,我们选择多了,奢求也多了,步入社会后,更是经受物质、取舍、心灵方方面面的考验。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看似得到了很多,但仿佛又失去了些什么。我们以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得到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但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欺骗自己,我们处在自己的谎言中信以为真。品析了古典老师的这本书,我渐渐知道另外一种对生活的想法,另外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另一种对生命的感知。
房价的话题备受老百姓关注,当今社会,不管是相亲还是嫁女儿,都会问男方:“有房吗?”面对房价病态狂涨,更多的年轻人成为房奴的代价也越来越高,这个社会为年轻人灌输了一个观念:“没房就娶不起老婆,没房就是失败的人生”。但这本书打破了我们这种世俗的想法,作者通过巴菲特的例子,加上统计了房奴和非房奴日后职业发展的投入资金,告诉我们其实年轻的时候不一定要把自己锁在一栋房子里,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金钱来提升自己的价值,职业发展会更加顺利成功,工资增幅也会越来越快。年轻的时候正是提高自己价值的黄金时期。当然,凡事也不能说绝对的,假如你有信心认为投资自己,未来的工资涨幅能够跑在房价涨幅很前的话,那你可以先不急着买房;但假如你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想要过得安稳些,或许在年轻买房会更适合你(当然,买房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但我们绝对不能忽略的是,年轻的时候投资自己真的很重要,这决定着你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你一生的财富命运!
人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能力的评判,认为自己要怎么做等等,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有时候我们做不到某件事时,不是我们真的不行,而是我们认为自己不行。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我们才做不到的。在考试或比赛前,你或许会想着考得不好、没有赢怎么办,如果你处在恐慌中无意给自己心理暗示说会考不好、赢不了,那结果很大几率还真是这样,但假如你告诉自己有信心做到最好,考试或比赛前你会投入更多精力去准备,那往往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不是自己原始行为,而是被灌输了观念才做的。就比如,爸爸从小就和小孩说女的要做家务活,而且很少帮妈妈做家务活,那么小孩子长大后就很理所当然得认为家务活是女人做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从来不做家务活的老公和勤奋干家务活的老婆。前一代把“家务活是女人干的”灌输到下一代,形成了下一代的心智模式,下一代在自己的心智模式指引下做出了把家务活留给老婆的行为。
“个人修养”是季羡林在《读书与做人》中提及到的一个人活在世界需要处理三个关系之一。我所理解的“个人修养”是指时常更新自己的心智模式。那怎么理解又该怎么更新呢?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的脑瓜子里住着一个叫“心智模式”的小家伙,这小家伙操控着我们为人处世。接着,让我们来想想怎么改变这个小家伙吧。假如我们通过一些途径知道了更多的知识,获取了更多的认知,然后我们就开始反思自己之前是怎么做的,或许以后那样做会更好,于是我们就告诉“心智模式”我们的新观点,小家伙觉得有道理说好,于是小家伙下次就指挥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做事。你留意到这个过程的关键环节了吗?对!认知和反省!也就是说,我们要主动去获取认知,同时在新认知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过去的想法和行为。获取新认知就需要我们去主动接触别人的思想,理解别人的想法,辩证分析自己和别人的想法,然后得出新的结论,转化为我们的新认知。而获取认知的方式有很多,譬如读书、与人交谈、亲身体验。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确实和书名讲的一样,它就是来拆掉我们思维里的墙,打破我们对思想的束缚的。这本书在职场、家庭、人生上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剖析,并给予对应的指导,当然我们也可以去质疑它,但我觉得这本书大部分的观念都能够说到人心服口服,说到心坎里,它带给了我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思和引导。本文篇幅有限,不能一一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我对应的理解,所以我很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这本书,你会得到思维上的突破的。
如果正在阅读文章的你也读过此书,也欢迎评论一起交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