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家庭中,会产生各种关系:爸爸与孩子,妈妈与孩子;爸爸与妈妈,妈妈与爸爸;孩子与爸爸,孩子与妈妈。各种关系立体交叉存在。这些个体关系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整个家庭关系质量的好坏。
正常的家庭关系,应该是爸爸对妈妈好,妈妈对爸爸好;爸爸爱孩子,妈妈爱孩子;孩子爱爸爸,孩子爱妈妈。这是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一旦关系链被打破,就会产生相对的不均衡。孩子作为家庭里最弱者,是否出现心理问题,像一面镜子,真切地反映着整个家庭关系的好坏与否。
张磊和妻子每天都去上班,出去就是一天,晚上才能回来。两个人都按时回家,张磊一改往日“甩手大仙”的习惯,主动帮助妻子做家务。妻子做完饭,放在餐桌上,不再端到儿子的房间。吃饭的时候,就叫儿子几声,一改往日叫一遍又一遍的习惯。
两个人一天的总结,是在卧室里暗自进行的。按照在咖啡店里的约定,互相提醒,互相鼓励。
憋不住的时候,张磊会说,儿子怎么还没有出现改变呢?妻子也会说,白天做好的饭,他是热了吃的吗?但两个人都强忍住,停留在说说而已,没再主动跑到儿子房间,再去“烦”他。
就像心理咨询师说的,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伟大之处,是因这种爱是为了分离,是为了渐行渐远,是为了新生命个体的独立。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要相信,孩子内心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关键是要唤醒,并激发出来。
两个人细细分析过,儿子这几天也不是没有一点变化。偶尔,妻子会欣喜地偷偷告诉张磊,有几次,儿子吃完饭,把碗筷都刷干净了。张磊也发现,对面卧室几乎没再插过门,而且儿子待在客厅里的时间越来越长,洗澡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即使在客厅里三个人同时看电视,张磊和妻子的话题,也仅仅局限在电视里的内容上,而不再是儿子的学业问题。
李红老师也常打来电话,问张晓林这几天的表现。她不断给张磊打气,鼓励一定要坚持下去。暂时搁置争议,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先修复彼此关系。关系好了,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只要张磊和妻子在家,两个人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恩爱如初,话题逐渐转移到自身或对方身上,而不再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儿子身上。
即使儿子不去上学了,又能怎么着呢?再说,也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儿子会在自己卧室里玩一辈子游戏?张磊常常反问自己。这样一来,反而有了轻松的感觉。
单位下派去乡镇工作的事情,也有了结果。机缘巧合,有一位年轻同志,主动愿意下去锻炼。单位里即将发生的一场尴尬,在不知不觉间化解了。
大头的廉租房材料也报了上去,很快有了反馈,他家完全符合条件,等待进一步复核、审批。
老四的老婆住院化疗,病情得到了暂时控制。
匆匆一周,就这样过去了。看似不动的世界,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正因为一切都在变,才给了人类源源不断的惊喜,给了人活下去的信心和理由。
张磊期待着,自家的状况也会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