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之前,说一下对答主问题的理解:
像papi酱之类短视频从业者,实际上并不能简单归为运营者,准确来说他们是短视频
内容生产者,运营只能算工作的一部分,除此还有节目策划、拍摄、后期剪辑包装等
等。至于“闷声发财”说的是不张扬却能获得利益,严格来说papi酱应该是不属于这
个范畴的。papi酱自2015年10月开始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后在各大内容平台人气一路
高涨,两个月时间内迅速累计百万粉丝。随后,在2016年3月,papi酱获真格基金、
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1200万人民币。2016年4月,其视频广告贴
片在招标会上又以2200万价格拍出。由此可见,papi酱的曝光与“发财”应该是齐头
并进或者是前后脚的。
在短视频领域,“发财”也就是所谓的变现主要有广告、电商、平台分成、用户付费
和衍生品等方式,而绝大多数短视频的内容都是依靠广告这一手段实现变现的。除
此,虽各平台不断对新锐、优质内容进行扶植,但短视频领域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着
资源向头部倾斜的现象,而流量=收益。从行业特点来说,“闷声”与“发财”强行
组合是不现实的,没有不精明的广告商。所以小企鹅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除
papi酱还有哪些成功变现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者?
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小企鹅从短视频领域几个热门品类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搞笑品类
除了众所周知的papi酱外,还有脱胎于微博大号“当时我就震惊了”的震惊文化、陈
翔六点半、拜托啦学妹、歪果仁研究协会、厨娘物语等都长居搞笑短视频垂直领域
榜,在各大平台享有极高流量。搞笑短视频普遍贴近日常生活、有较为深刻的洞察,
粉丝黏性高,颇受投资人偏爱,像是陈翔六点半、歪果仁研究协会等均已获A轮千万
融资,震惊文化也已开拓广告植入、品牌授权、周边产品开发、游戏联运等商业化路
径。
美食品类
与搞笑短视频相似,由于创作门槛低等原因,众多创业者涌入美食短视频领域,内容
成饱和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美食天然自带流量,拥有非常庞大的群众基础,同时
由于距离生活消费近极易触发。除了最基础的平台与广告收入,相比较其他垂直分
类,美食品类也更容易通过电商、APP等手段获取收益。
比如日日煮,很早就将电商纳入规划并迅速试水,还推出了日日煮APP、实体店、开
设线下美食课程等方式。门牙视频也打造了同名APP,将短视频、电商、社交三者融
合,APP日活20W;门牙目前有广告植入、品牌整合营销、网红经纪、电商内容运营等
商业化方式,业已完成Pre-A轮1100万的融资。美食品类变现成功案例很多,比如李
子柒美食、大胃王密子君、厨娘物语、野食小哥、美食台等等。
汽车品类
不同品类特点各异,自然在普遍变现方式外也会衍生出不同的渠道。汽车品类中,二
手车广阔市场就催生了诸如李老鼠说车等短视频节目。李三吱将短视频节目与实体经
济相结合,把变现渠道拓展到实体线下店及FMC文化周边,未来计划扩大至整个汽车
生态圈系统。此外,汽车洋葱圈、金戈话铁马、老K说车、30秒懂车等也都一直保持
细分领域头部地位。
生活情感品类
生活情感类的帐号一直具有非常强的传播性、粉丝黏性以及变现能力。三感video作
为情感领域执牛耳者,旗下的三感音乐故事、三感初体验常驻各大榜单榜首,成立半
年左右即获得A轮2000万融资,目前正向电商与艺人经纪发力。情感领域下的星座短
视频同样非常容易撬动流量,像是同道大叔从线上玩到线下,旗舰店、主题咖啡店以
及各种衍生周边等都是极佳的变现手段。
电影品类
依托于背后庞大的内容源和电影市场,电影短视频极易获得广泛的受众,创作者也备
受投资商青睐。早在2016年,谷阿莫就已获得3000万天使轮融资。但电影短视频也常
面临版权问题,尤其是对喜好解构新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不可回避的难题。但
转换角度,短视频创作者与电影宣发团队合作,通过二次创作实现双赢也许是可以考
虑的方向。
包括小企鹅上面提到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常年高居卡思、新榜、美拍榜单榜首的帐
号,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发财”的,答主想知道更多的话可以挪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