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轮到两周一次的共同体上课。学生们上公开课总是很专注,我上课轻松,他们学得也很轻松,效率比平时的课堂高。
今天上《爬天都峰》,直奔主题,任务驱动。
抛出读书的四大任务:写了什么?(指向内容)怎么写的?(指向结构和语言)为什么写?(指向中心)为什么这样写?(指向写法),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指向第二板块:怎么写的?要解决第二板块,就要先完成第一板块的任务。
第一板块:写了什么?
师:看题目,猜测,这篇课文可能会写什么?
生:可能是写作者怎么爬天都峰的事情。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猜测。
浏览完毕
师:他的猜测是否和原文差不多?
生:是的。
师:谁再来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事情。
师:我们刚才根据题目进行猜测,扩展内容,可以给这个概括得方法取名为:题目扩展法。(板书法1:题目扩展法)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
学生找到第一段,迅速提炼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提炼出概括的第二种方法:要素合并法。
师:当我们觉得主要内容概括得太过于笼统,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主要内容?
生:我觉得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开始的时候他害怕爬山,后来碰到老爷爷就互相鼓励爬,结果他们都爬上了山。
师:她用了上个单元学习的故事三帮手(起因、经过、结果)把主要内容说得更清楚了。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合并到“要素合并法”中。大家再联系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第二板块:怎么写的?
师:大家再次细读课文,并利用课后练习题和“交流平台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是怎么写的。
1.学生默读全文、课后题和“交流平台””
师:我们先来解决怎么写的第一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清楚故事的?
生:课文是按照地点的顺序,写出了爬上前、爬山中、爬山后的故事。
师:你们发现了她的回答了包含了两个信息,判断一下,是否全部正确?
生: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信息是对的,但是不是地点转换的顺序。这是时间顺序。
师:是否是时间顺序?
生: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因为是爬山这件事,爬山前做什么,爬山中做什么,爬山后做什么?
师:从写事的角度来说,这里主要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时间的推移,所以你们才会感觉到有时间顺序在里面。(师板书:爬上前、爬山中,爬山后,事情发展的顺序,生笔记)
2.细读爬山前
师:爬山前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提炼关键词补充老师的板书。
生:爬山前他很害怕。
师:跟同学们将清楚,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害怕?
生1:“发颤”这个词可以感受到他的害怕。
生2:那个山峰在云彩上呢!他觉得自己可能爬不上去。
师:我们可以追问一下,他为什么害怕?
生:这里的山峰很高很高,就像在云彩上。
生2:我有补充,这里的路很陡,就像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从天上”说明高,“挂”说明陡。
师: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归纳成哪两个词语?
生:山高路陡,令人害怕。
师:你在写作的时候,可能会借鉴这部分内容的哪些方法呢?
生1:我会借用这句话“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哩!”
师:你想要借用感叹句的写法。“高”是作者看见的,“在云彩上”是作者的一种感受,说明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写自己的文章?
生2:我们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
生3:我还想借用这个句子的写法“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这里是夸张。
师:你学到了作者使用的修辞,很会学习!
3.细读爬山中
师:作者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默读分享。
生1:他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说明他爬得很辛苦,也说明哪儿确实又高又陡。像个小猴子一样,说明他爬得挺快的。
生2:爬呀爬,也说明他爬得很累,很艰难。
生3:“终于”说明他爬上山太不容易了。
师:这两部分内容要是用两个词语概括爬的过程,你会用什么词?
生:攀着铁链,手脚并用。(补充板书)
师: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什么方法用到自己作文中?
生:这里有比喻句。
生2:这里写出了动作。
师:除了刚才学习的修辞,你们还发现动作描写可以让为文章添彩,让文章写得更清楚,真好。
生3:联系前面内容,天都峰那么高,她终于爬上去,“终于”这个词其实也用的特别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顽强的精神。
师:她的发言给我们两个启发,一是读文章要前后勾连,而是要去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比爬上前作者的状态,我们发现作者变化了,开始那么害怕,现在爬上去了,可以追问什么?
生:作者为什么会变化呢?(板书:变化?)
自主阅读全文,小组探究。
下课铃响,回头根据板书总结,引出下节课的任务:出来分享这个问题的探究成果外,还要完成“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两个任务。
复盘本节课,发现30分钟学习了好多内容。请孩子们自评自己的学习状态,90%的孩子都给自己5份(满分)。他们学得轻松又紧张,我在不断地倾听和追问中,也感受到孩子们思维的提升,一种上课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任务驱动,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用课文做例子,不仅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本内涵,还跟着课文学习写作,这正是习作单元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