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成长故事
1805年冬,一个小个子在格朗大街40号前伫立良久,他习惯性地正了正头顶上的考克帽,沉吟道:“如果我和卢梭没有出生过,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更加平静。”这个小个子正是刚刚从奥斯特里茨大胜而归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一个开创了时代的强人,为什么会对一个文弱书生钦佩有加呢?卢梭又是何方神圣呢?
卢梭(让-雅克·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个人的成就更多的是取决于他的人生经历。自古英雄多磨难,命运并不会让生活的安逸磨灭这位天才。想知道卢梭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挫折和磨难吗?那君君就带你走进卢梭的成长故事......
一
1712年的日内瓦,夏天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些。时间刚刚进入6月份,知了便已早早爬上枝头,不厌其烦地宣告着盛夏将至。在这让人躁动的蝉声当中,让·雅克·卢梭在格朗大街40号呱呱坠地。小卢梭与所有出生在日内瓦的加尔文教派一样,在降生时接受牧师的祝福。然而,小卢梭的父亲却无法为新生儿的降临而感到高兴,因为小卢梭的母亲苏珊娜难产不幸离世,而这场不幸也造成了卢梭身患先天尿道畸形,这一病痛伴随了他的一生。
卢梭的父亲虽然是个手艺人,却近乎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经常给年幼的卢梭讲解哥白尼的学说以及天体运行的原理。在日内瓦的格朗大街上,一位修表师傅一边劳动一边与儿子讨论塔西陀、莫里哀、奥维德,这也成为日内瓦的奇景。卢梭酷爱读书,7岁时就已经把家中的全部藏书读完,并能背诵其中的大部分经典篇目。
如果卢梭的生活就这样平淡无奇地发展下去,那么日内瓦或许会多一个多才多艺的手艺人,而历史上则少了一位传奇的思想家。历史是如此不甘寂寞,这位钟表匠的儿子终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登上历史的舞台。
只是在此之前,卢梭那稚嫩的肩膀必须经受命运之火长期的淬炼。
那些从小康之家坠入贫困的人,他们往往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世人的真实面目,让·雅克·卢梭便是其中之一。
二
卢梭10岁时,他的父亲因为斗殴伤人被迫“跑路”,无父无母的卢梭彻底沦为孤儿。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卢梭为了糊口,尝试学习了各种手艺,然而他的双手却不像他的头脑一样灵光。日内瓦城里的所有行会师傅对这个孩子给出了一致评价:这个孩子笨得像头蠢驴。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涯,所有的人都对卢梭失去了信心。于是,被逼无奈的他为了生存,只得去一家管饭的天主教“圣灵收容院”接受重新洗礼,而在洗礼期间教堂可以提供食宿。就这样,异教徒卢梭(加尔文教徒)为了混口饭吃,不得不把自己的“灵魂”出卖了。
但是,从“天国之门”走出来的卢梭却发现“人间”依旧令他失望,因为经过了三个月“灵魂涤荡”之后,他依旧没能找到工作,只能到法国的一个叫华伦夫人的贵妇人家里当助手。在那个宁静的法国乡村,16岁的卢梭遇到了28岁的华伦夫人,而此人成为他一生的挚爱。也是在那个不平静的法国乡村里,卢梭目睹了法国社会发展中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亲历了穷人与富人生活的天差地别,并开始怀疑艺术与科技能否真的纯化社会风俗,他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就这样,卢梭从青年步入了中年,他本以为自己会平庸地度过这一生,但是命运在不经意间敲开了他的房门。
经过24年的沉淀,卢梭的思想已经日臻成熟,他就像是一座积蓄着巨大能量的火山,只是需要一个喷涌才华的机会。
三
1749年,好友狄德罗因为触怒了教会被判有期徒刑,而卢梭在狄德罗服刑期间几乎天天都会去探监。当卢梭前往探监路上时,偶然看到《法兰西信使报》这个征文题目时,来自第戎科学院的一则征文题目把卢梭深深吸引住了。他一路上振振有词,一篇传世之作如泉水般呼之欲出。就这样,卢梭和狄德罗就这样隔着铁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狄德罗帮助卢梭完善了他文章的结构,并鼓励他向第戎科学院投稿。于是,一篇震惊欧罗巴的雄文就这样诞生了,它就是卢梭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自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卢梭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江湖散人,变成了一位享誉法兰西的天才人物。1753年第戎科学院再次在《法兰西信报》上进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因”为题的有奖征文。卢梭被这个征文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发表之后,卢梭并没有停止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他深深知道,揭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秘密之后,更需要做的是指出人类社会应当取向何方。于是,《社会契约论》一书在1762年横空出世。
《社会契约论》出版之后,卢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和他的著作早已被统治阶级憎恶,多个国家下令焚毁他的书籍,并且要将其逮捕。但卢梭顶住压力在1762年时再次发表力作《爱弥儿》,这本书表面上是谈论他对教育的看法,实质上是通过爱弥儿抒发自己反封建、反宗教的强烈情绪。
卢梭终于引发了统治者们的集体愤怒,年近耳顺的他为了躲避迫害,再次开始了悲惨的流亡生活。
四
1778年,经历了长期流亡生活和被妖魔化的卢梭感到有必要为自己进行辩护,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于是,卢梭开始书写自传《忏悔录》,怀着悲愤的心情铸就了这部绝世名作。
卢梭在《忏悔录》中除了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外,还对当时各个阶层的民众进行了广泛的描述和刻画。这使得《忏悔录》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记录了那些在当时的统治者们视为蝼蚁的底层小物们的悲欢离合。这部作品对19世纪的欧洲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凭借《忏悔录》,卢梭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锋。
然而,卢梭的生活并不像《忏悔录》那么精彩,他的晚年是极为孤独和不幸的。卢梭在巴黎不仅受到当局严密的监视,而且吃穿用度经常由于贫困而难以为继。1778年7月,一代贤哲让-雅克·卢梭在悲愤中去世,他的遗体竟然被置于家中无人理会。
但历史是公正的,卢梭终究还是被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民众铭记于心。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为卢梭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他安葬在巴黎先贤祠伏尔泰的墓旁。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让-雅克·卢梭出生于欧洲大陆风云激荡的年代,他作为那个时代的旗手为平等与民权大声疾呼,并为一个新纪元的到来做了最为重要的思想准备。他虽已埋葬于历史的长河当中,然而那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却照耀着千秋万代的青年。让我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启蒙时代,随卢梭一起探究平等与民权,汲取先哲的智慧,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推荐阅读
《卢梭说平等与民权》
内容简介:
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活跃于法国大革命前夜,是位以笔做枪的战士,一生致力于为民众福祉奔走呼号,而他的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以及《忏悔录》,则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他毕生的奋斗目标——平等与民权。本书以卢梭的传记、著作、史论为基础,紧扣其平等与民权思想的精髓,对卢梭的思想进行解读、阐述。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