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口碑佳片,终于出了资源。
Sir的微博、朋友圈都被它刷爆。
法国还确定选送它,冲击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就是——
《她》
Elle
在过去不久的69届戛纳电影节,《她》入选主竞赛单元,提名金棕榈奖。
虽然奖项没到手,但成为口碑黑马。
烂番茄新鲜度91%。
豆瓣8.0。
《好莱坞报道者》评价:
一次美丽、黑暗、扭曲的法国幻想。
Sir在公司撸这片的时候,刚点播放键,就陷入尴尬。
影片一开始,就先“声”夺人——
各种玻璃破碎声,咆哮式呻吟(男),婉约式呻吟(女),巴掌打人声……瞬间就从电脑窜出来。
做成一张图的话,大概是这样子的——
然而,画面只有一只吃瓜黑猫。
Sir还没来得及按暂停,菊长已经站在身后,标志性的猥琐脸。
把菊长赶走后,Sir插上耳机,重新点播放键。
开场就是一场QJ戏,不能小视。
作案者是一个蒙面黑衣人。
被害人,就是本片的女主角米歇尔。
然而事发后,这人也没报警。
云淡风轻地去洗了个澡就完事。
但米歇尔绝不是忍气吞声的主——
第二天,她就约了自己的前夫、闺蜜夫妇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冷冷地说了句:
我应该是被强奸了
说完,桌上的人都懵逼了。
面对极其尴尬的沉默,还是她自己打圆场。
我们来点菜吧
不报警、不倾诉,你到底想干啥?
这次性侵,之后一直萦绕在女主心中,不时脑中就会闪回。
但幻想与现实完全相反——
女主幻想自己强烈反抗,最后把QJ犯活活砸死。
人家这是想要亲手报仇啊。
女主米歇尔是一家电子游戏公司的老板;
也是一个连环杀人犯(父亲)的女儿。
影片讲述的,就是米歇尔被神秘黑衣人QJ,她决定找出黑衣人,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荒诞故事。
性侵、出轨、SM,是《她》被提到最多的词。
确实,即使是删减过后的镜头——
黄暴指数都炸裂。
更不要说删减前的版本了。
但如果你期待看到一部家庭版《五十度灰》,那你必然失望。
这可是导演自己说的:
抱着看情色片的心态而来的人将大失所望,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情色故事。
情色、惊悚、黑色幽默,都只是电影的元素之一。
而影片想说的,要比这些深刻的多。
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菲利普·狄雍的小说《哦...》。
整个故事,其实是一出看似荒唐、实则平常的众生相。
片中涉及了许多女主角身边的人,前夫、闺蜜、情人(闺蜜的老公)、母亲、儿子、同事......
在Sir看来,全片的高潮,绝非露骨的性侵情节,也不是结尾处的高能反转。
而是当这些人在圣诞晚宴上,围坐在一桌——
每一个人物,每一个表情,都暴露出人性的弱点。
晚餐开始,作为基督徒的邻居一家在餐前祷告。
女主的儿子和他的女友,表情抢戏得厉害。
傻儿子一脸懵逼地微笑,而女朋友则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祷告的两人。
晚宴开始后,女主开始对邻居男主人展开——
撩脚杀。
而此时,在餐桌上发表演讲的,正是女主前夫。
画面里四个人的眼神简直能看十遍。
桌底缠绵的两人,眉来眼去。
旁边坐着闺蜜的光头老公……他本是女主的首席炮友,眼里充满怨念。
是的,关系好乱。
桌上的每个人都各怀鬼胎,气氛看似平静、温馨——
其实暗流涌动。
这段十多分钟的餐桌戏,称得上是微缩版的《十二怒汉》。
而情色,只是戏的增色剂,让群体的病态,显得更扭曲、更疯狂。
这么疯狂的片,不是一般人拍的。
是一位回归的大师。
保罗·范霍文,荷兰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他的作品中,有像《本能》《黑皮书》这样个人风格浓厚的影片。
《本能》
也有成功的好莱坞科幻片。
《银河战队》
而距离他老人家上一次执导剧情长片(《黑皮书》),已相隔十年。
黄暴是范霍文的标签之一。
他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女性的身体让观众不适,在不适中,逼你反思。
《黑皮书》中,用粪便把红姨淋到趴下。
《她》中,则用了最直接的性侵。
每次性侵,场景、女主服装的色调都不同。
从一开始冷色调的悬疑,到中期暖色调的暧昧。
最后,一片鲜红——
把情绪推到极致的危险、失控。
性在这里无关美好,但也不全是丑陋。
性在这里超越了性,它不是飘飘欲仙的快乐,也不是奔放无忌的腥臭。
它像贞洁与淫荡,快乐与罪恶之间的撕咬,缠斗。
背后站着的,是巨大但不坚固的道德和模糊但一直坚挺的本能。
绝对无愧大师级别。
看保罗·范霍文,绝对不能看阉割版。
当然,电影最抢眼的,还是那个她——
女主角米歇尔。
片中的米歇尔,因为小时父亲杀人入狱,一度被误以为是帮凶。
童年的黑暗经历,令她的个性相当“奇葩”。
她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相当残酷,不,简直是残忍。
对儿子,当众说出他被“喜当爹”的事实。
他的父亲不是你
对母亲,一不开心就把她的骨灰随便洒。
对父亲,几十年没见,最后看着他的尸体,冷冷地说了句——
因为我来,你就死了
对至亲都如此,再加上片中许多让人无法接受的行为:
对性侵自己的黑衣人态度暧昧……
上闺蜜的老公……
望着邻居自慰……
……这简直不是女人,是女变态啊。
但她真的如此变态、冷血吗?
好像又不是。
女主被性侵后,无人倾诉,跟家里的猫聊起了天——
你不能对付他(黑衣人),至少给他点伤害啊
温柔,幽默,展现出可爱的一面。
对一只撞在窗户上受伤的麻雀,她也很温柔。
她将麻雀轻轻托着,一边紧张地,四处打电话求救。
虽然麻雀没救活,但她仍然精心准备了小小的葬礼——
拿了一个精致的纸盒装尸体,还垫上舒适的软毛巾。
她的内心,简直是女版小王子。
为什么,只有在动物面前,她才会展现美好的一面?
因为她早已看透——
人,都有缺陷。
再亲的人,也有。
同时,她也完全接受有缺陷的自己。
当闺蜜问她,为什么要上我老公。
她淡淡地说——
我想和人睡觉
而之前,米歇尔看到闺蜜因为丈夫出轨而苦恼——
就主动向她承认了,小三就是自己。
和罗伯特上床的是我
真是分裂啊。
好难说这是直爽,还是没脑筋;是无情,还是有心。
米歇尔的世界里,已经没有道德、世俗的束缚。
别说她无耻。
可能正因为,她的人生经历,一直都被道德、世俗坑得很惨。
所以她也一直,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在母亲的葬礼上,所有人按照传统,一袭黑衣。
唯独她——
鲜艳的丝巾,精致的墨镜。
与其说她在挑衅周围的人,倒不如说她在反抗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虽然这反抗,也没什么用。
必须说,没有伊莎贝尔·于佩尔就没有这个角色。
法国国宝级演员。
两次获得戛纳影后,是现今提名法国电影凯撒奖最多的女演员。
今年63岁。(你看得出来不?反正Sir看不出来...)
据导演所说,当时为这部电影在全美国找演员。
整个好莱坞适合的女演员问了个遍,没人敢接。
导演只能回到法国继续找,伊莎贝尔·于佩尔第一个就答应了。
而且,完美地演绎出了这个复杂无比的角色。
导演第一个被她折服:
......她仿佛魔鬼附身,剧本里没有指出的部分,她都能自然而然完成,就好像有人在旁边事无巨细地指导。(翻译:@奇怪的云)
在第二幕的QJ戏里,对着施暴者吼叫,转圈,然后被椅子绊倒——
都是于佩尔自己发挥的。
与其说这是演技,不如说,是于佩尔get到了影片最想表达的内核——
我要演一个孤独的女人。
她受的屈辱,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
有的来自坏人,而有的,来自“好人”。
片中最后,警察的角色在黑衣人落网后第一次出现。
这个代表着正义、公权的男人,他的态度,比其他人更令人心凉。
在给米歇尔做口供时,一开口,关心的是黑衣人与女主是否有特别的私人关系。
直到女主承认两人之间的暧昧,他才罢休。
这里明显就是有潜台词——
你肯定勾引他了吧,不然怎么会QJ你。
细想,米歇尔被淋过多少次这样的冷水,才会有一颗像冰块一样坚硬的心。
许多观众因为米歇尔强悍、对抗世俗的形象,而给影片贴上“女权”的标签。
但《她》根本不是想打造一个怪咖的女强人,那太搞笑了。
根本没人生来叛逆。
“她”的叛逆,牵扯出的,是整个漠视女性的社会。
这几天,全网都在说张靓颖。
张靓颖似乎是米歇尔的反面。
她给外界的印象,一直很低调、单纯,甚至有点弱势。
这些天,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突发大事,她显然也快失控了。
谁对谁错?Sir觉得,家务事,最难言。
每次这种八卦一出,就有人叫着“用公开隐私证明爱”啊,用“忏悔道歉证明爱”啊,用“净身出户证明爱”啊……
熟悉得像看过100遍……
但往往,爱这个东西最奇怪。
你越要证明越不像。
证明越多,没得越快。
证明来证明去,只是证明了:身为女人,有多么不自由。
事实上,张靓颖和米歇尔面对的,恰恰是同一个困境。
被《她》的导演保罗·范霍文说破: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强奸犯不是电影想讲述的。我想讲的是,她试图不服从社会规则,她要自由,但令人恐惧的是,人们不喜欢女人有自由。
今天母亲、老公、舆论……每一方都以爱之名为张靓颖好。
以公开信反对女儿的婚姻方式保证她下半生的幸福?
以号称将财产都转移给老婆的文件宣告婚姻的忠贞?
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眼睛寻找这段感情的缝隙?
一次次停格,倒带,放大。
这种当事人拒绝不了的“为她好”,难道不是对她更残忍的专制?
反正,比起被爱捆绑的安全,我宁愿选择头破血流的自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腾讯有删减版。
编辑助理:郑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