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说一件事,惊得不知说什么好。
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姑娘,头两胎生了儿子。我心想,这不挺好的吗?好多人想生一个儿子都想破头,甚至闹出人命来。
但是,人家还想要个女儿,为了要女儿已经打掉了两个孩子。
啊?!一直听说的都是为了生儿子怎样怎样,第一次听说为了生女儿打掉孩子的。
反正是想要三个孩子,三个儿子也不错呀。不一定就要追求有儿有女的好吧。我说。
谁知人家顾虑的是,两个儿子负担已经很重了,现在村里娶媳妇彩礼都是二十万起。
听了这说法,我真是惊呆了:她,想得可真“远”。
2
可是,我很担心她的“远虑”无形中断送了孩子人生的另一种可能: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继而自己改变命运。
她心中几乎已经认定孩子将来考不上高中,差不多读个初中毕业,然后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到二十岁了就该娶媳妇了。
为什么她会这么想?
因为她家里没这基因;孩子现在学习不好。
可是,她可能忘了,她父亲是高中毕业,她弟弟是大学毕业,她哥哥是博士毕业。
有句话说得真是正确——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她简直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因为村里绝大部分人都是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生命轨迹:混到初中毕业,二十多岁娶媳妇时几乎将整个家掏空。所以,她不敢奢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她所能想到的就是很多人都会走的这条路。怕将来没有足够的彩礼钱,她连儿子都不敢多生。
想到这里,真是无限心酸。
3
可是,也有那么一些父母,他们穷得没法想那么远,只有力气过好眼前。十多年后,几个孩子却一个个都考上了大学。
我最熟悉的就是我自己的父母。那时,家里也穷,不是没人对他们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可是,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想着如何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能够专心学习,不留级。
他们都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觉得大学是个神圣但又似乎有点遥不可及的所在。所以,他们一直憧憬着我们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梦想——考上大学。在夏夜的竹床上,才十来岁的我们就会不知天高地厚地跟父母说将来要考清华,要考北大。他们从来都是乐呵呵地说好啊,那你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
中学时高我一届的一个师兄,曾经家里也穷,可是他们两兄弟非常有出息。哥哥上了我们省内的医学院,后读研,毕业后进了市里最好的医院;他更是一路读到了哈佛的博士后。
大学时一个同学,家里也是农村的,也穷,可是她和妹妹也都先后考上了大学。
前几天和一起吃饭的同事聊天,才得知农村出身的她家里三姐妹,她排行老二。大姐读到研究生,后找了离家比较近的工作;三妹也读到研究生,现在北京某高校工作。她说自己母亲是小学老师,经常出去开会,见识多,因此没有农村人那种惯常的思想。
4
父母的想象力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有点超出了我的想象。自己有孩子前很少想教育方面的问题,现在会很自然地关注,而且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父母的想象力,而且这个想象力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财富或见识作为基础。
我婆婆是个特别善良、温和的农村老太太,她没怎么上过学,认得的字屈指可数,见过的世面也不多也不大。她对孩子没什么要求,几乎完全放任孩子自己成长,孩子倒也都还成材。
我师兄的父母虽然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将来竟会出国留学,但肯定也没想过两个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我的父母、我那个大学同学的父母、我那个同事的父母,他们也肯定都没这么想过。
贫穷限制了我们父母的想象力,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因此而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5
作为“贫二代”的我们,物质生活条件比起父母辈其实已经好了很多,现在的大学录取率也比他们那个年代高多了,你怎能如此没有想象力地设想孩子的未来呢?
孩子的未来,其实不用父母去设想,我们需要做的是相信孩子,尽我们所能为孩子提供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剩下的就可以交给孩子自己了。
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