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银川已经20多天了,今天休息,就想着出去办点事儿。透着车窗看外边的风景,一点点记忆碎片被串起,勾勒起了我两年前的回忆。
到了这个地方,我想到医院看一看,因为最近睡眠不好。
到了目的地五医院后,就被它的格局给正懵了。医院相对我去过的其他医院来说比较小,格局也有有点乱,楼层也比较少,也说明了银川房价不算贵呀。
折腾了好半天,终于才挂上了号,办理挂号的护士,给了我一张优先的卡。拿着这张卡我就去排队看病,还是省了一些时间的。今天看病,想要开些中药调理一下。
因为中药要配、要熬,下午才能取药。我把中药处方交到中药房的时候,已经11点多了,我就去吃了个午饭。后边我想,现在已经进入伏天,天气这么热能做一个针灸或者拔罐儿或者刮痧都是不错的,冬病夏治没有更合适的时间了。恰巧,我回忆起上午坐车路过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和古方中医院总院,还有回医中医医院。回医就是回民的医术,和苗医等都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就更想见识一下这个回医。
在宁夏医科大学总院的入口,看到了宣传三伏贴的横幅,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兴趣。利用自然界的阳气进步,感觉会有很好效果。我在一楼看到有针灸科,而且今天下午还上班,感觉真是天助我也。
到了诊室,看到了一个中医女大夫,慈眉善目的,在电脑上不停的忙活。她忙完了,就开始接待我,通过看舌苔,询问,切脉,后边就是在电脑上啪啪啪。然后就让我让我下去交费,然后取针线回来。我还问她是进行针灸吗?她肯定的回答,我也没当回事,就下去准备交费。
下去交费,收费的小姐姐说450。我当时就感觉懵了,针灸一下要450,到底都是些什么项目?我虽然没有进行过,但是我觉得450的价格还是虚高了吧。小姐姐说,这是一个总价格,具体的你可以去问医生。为了我的知情权,我跑到楼上去问医生,然后医生告诉我这个要埋线,并对价格表示肯定。
“埋线”,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奇葩的名字,如五雷轰顶,难道要像做手术一样把线埋缝到体内吗?太可怕了。我不过想体验下针灸,这搞得像做手术一样。对于不懂的东西,我怎么能贸然尝试呢?抱着好奇的心态,我就问“那您这儿有埋线的吗?我可以看一看吗?”她便说暂时还没有,不过下午肯定有的,你可以等一下。
这个时候,有一个中年大叔在进行放血治疗,他站在一个盘子上,撩起双腿,几个医生护士拿着棉签,黑红色血液顺着腿往下流,几个护士不停的,用棉签蘸着酒精再进行擦拭;大叔谈笑自若,下面盘子上露出一片鲜红,护士用棉签挑起絮状的瘀血。简直不忍直视,我就在网上开始百度“埋线”这个概念。
百度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网上关于埋线的,大多是用来减肥。医生也在向我解释,埋线就相当于把把这个可以自动吸收的蛋白线,通过针植入到穴位上,在蛋白线完全吸收前,这就相当于15天都在进行扎针。15天以后,需要再过来,调换方案,继续施治。
后来女医生见我迟迟没有下去交费的意向,她就叫过来一个护士,在我面前做“小白兔”,给我演示“埋线”的操作。一个年轻的、骨瘦如柴的护士,进入理疗室,躺到了床上。女大夫就过来,驾轻就熟的比划取穴,显得如此之简单。我所认识的穴位中,她比划着小腿中间,取了足三里;又在脚踝旁取了太溪。
她拿着一根针,插到蛋白线的袋子里面,把蛋白线套在针里边,将针刺到穴位上,手指轻轻一推,就把线“埋”到穴位上。另一个护士,忙不迭的用棉签把渗出的血擦拭干净。躺在床上的这个护士,作为病患,倒是轻松自在,还清楚的知道该是哪个穴位了。在腿上、腹部任脉、带脉,背部也选了穴位,进行了埋线操作。三下五去二操作完毕,大工告成,我问这护士为什么埋线,答曰“就是个保健”,笑了笑接着说“减肥”,我由衷的说“你看着都这么瘦了”。唉,好一个减肥。
在这个护士的对面,躺着,一个胳膊上扎着针的女士。她应该是正常的扎针,有的针上还有放着燃烧的艾炷,增加热感。女医生埋线的间隙,不忘指导其他护士对扎针的女士胳膊上的针进行捻转。
只见护士走过去,用拇指和食指捻动细细的银针,每根针捻转一遍,也不知补泄如何。
女医生看我迟迟没有要去付钱的意思,她就说,“那你快点出去吧,这里是女性理疗室”。我既然见识了整个过程,我便走了出来。
有个大妈开向另外个医生咨询三伏贴,当她被告知,不能吹空调、切忌吃冷饮后,她便放弃了。我跟她交流,她的意思是:大夏天的开车,你不让我吹空调,做不到啊。
我走开了,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呆在这儿了,这不是我印象中的针灸。
正儿八经的针灸应该只是用针吧。施针者可能需要练一点气功,通过手指的操作,让病人得气,打通经络。
他们谈笑自若,好像也经常这么操作,并把这当作了保健疗法来使用。我不知道这种“近水楼前先得月”的疗法,对她们是利大还是蔽多呢?也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疗法确实不是正统的。古人就傻吗,古代的医者就不会想到这种24小时扎针的疗法吗?难道是“蛋白线”这种高科技限制了他们的想象?
据传言,中国在宋朝的时候,就有百姓发现用温食大棚可以种反季节蔬菜瓜果。百姓把这种方法献给皇上,本以为会得到赏赐,方法推广全国,结果证明他想错了。皇帝并没有推行这种方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不符合天时。反倒是现代人自以为聪明,搞了温室大棚,吃着反季节蔬菜,还在感叹我们走进了新时代。
这种这种“埋针“”的操作,我想,跟温室蔬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