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脑海中萌生的对于观影的潜意识是必须有所感悟。仿佛高中时面对一篇设问重重的阅读理解,总得解读出些什么,才算给自己,也给那些留给电影的时间,一个交代。
但今天看完《南方车站的聚会》,我发现我给不了自己交代了。我理不清这部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回学校的路上,反反复复地与学弟探讨刘爱爱的心理,试图在这部电影纷乱的情节里,剥离出她对于周泽农的愧疚、暧昧、怜惜、无奈,以及她在这个拥挤潮湿的南方小城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里穿梭时,是如何带着恐惧和罪恶中残存的道德感做出最后的抉择。我说,这部电影没有带给我思考的乐趣,它太凌乱琐碎了,我不喜欢。
学弟不置可否,只是笑。
我倒是挺喜欢的,导演很厉害,那些无形的情感描绘得很到位。其实你不用想这么多,感受就好。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是非常微妙的,难以捕捉,但如果你去能够感受到那些看似无关的细节,会发现这部电影的妙处。
于是我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分析电影的毒。
有些电影并不是智力游戏,它不是用来分析和思考的。比如《南方车站的聚会》。
一些影评人认为这是一部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一般逃不过以下几个元素:故事设定于底层、永远潮湿以及阴暗的环境、善恶划分不明确的道德观、被过去羁绊且对未来没有安全感的主角。”(豆瓣Madison)
这部电影有着模糊不清的道德底色,无法评价的暧昧人设。
充满疏离感的南方口音抵消掉了一般文艺片刻意的精致感,留下一种粗糙苍白的生活气息。潮湿炎热的小城,街道人群凌乱庸俗,却又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梦幻柔美、诡谲奇异的景色。在这样的景色中,情感是含蓄隐晦的,夹杂着私利与生存欲望。
桂纶镁饰演的陪泳女脸色苍白,身形瘦削,被生活磨掉的色彩在那件亮眼的玫红色短衫衬托下显得更加分明。走路时摇摇晃晃,带着一种迷茫的决绝。她的心在凶险的利益纷争中摇摆不定,她明白,自己只是一只小虫,躲不掉那些巨兽的张牙舞爪。
现在,背负着天价赎金的逃犯就在自己眼前,他满脸疲倦,像一只受伤的鸟,拖着沉重的翅膀无处停息,明白自己终究飞不出天罗地网,只想在这亡命天涯的结尾,给被自己辜负的妻儿留下一点光亮。
在那个微风吹拂的野鹅湖,她对他怜悯了,心软了。她抚摸他胸口的伤疤,用潮湿的吻触碰他久经逃亡早已麻木的灵魂。在那个夜晚,走投无路的人短暂交付了似是而非的爱情与信任,那些抓不住,也无法确定的感情。
然而她终究摆脱不掉身后的泥淖,那是她无法应付的,她只能将他推进去,不管是对还是错。
阴暗的小房间里,仇人熟悉的嘴脸,让他从梦里醒来,发现她只是天罗地网的一部分。他还是必须面对这场厮杀。
这部电影的打戏是简单直白的,直戳五感,不留情面。血渍在伞上开出一朵鲜艳的花,他在光怪陆离的人群中奋力奔跑,跌跌撞撞,找不到该去哪里。这场逃亡中,他数不清,有多少双眼在盯着他,有多少仇恨,在等待着结算。
再次相遇是匆忙而紧张的,却没有仇恨。他已经失去了憎恨的力气。
她请他吃面,滚烫的面汤让他突然意识到了这一旅程的荒凉,忙乱的三天里,他颗粒未进。
味觉的冲击是直接的,他从麻木到苏醒,疯狂地咀嚼着那一小碗热乎的汤面,试图抓住这残存下来的一点点温热。这部电影里一直隐忍木讷的胡歌,在这场戏里终于爆发了,把逃犯的孤注一掷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吃相越粗暴,和前面的麻木对比越激烈,就越是让人感受到这个犯人心里的波涛汹涌。他只是一直在压抑着,这个咄咄逼人的丛林不允许他有一丝半点的脆弱。
桂纶镁在碧蓝色湖边的回眸,水波荡漾中她微闭的双眼。昏黄的午后日光照在塑料棚上,留下徘徊张望的瘦长的影子。动物园中的追捕,枪弹的巨响唤起猛兽惊恐的眼神。废旧瓦房中的逃犯,在冷寂光线中独自疗伤的孤独。这是一部在细节上十分精彩的电影,却也在细节中模糊了情节走向,溶解了是非道德,我们只能在这些不够连贯却又自成一体的场景中,努力感受那个南方小城的夏天,阴暗潮湿的绝望。
努力搜寻答案未果,也许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本来就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