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已经一周,今天是我们返程的日子。为减少选车订票的麻烦,我们又回到了老地方。大巴过南京是晚上九点,为了有效利用白天的六七个小时,也为了我俩弥补了前几天的缺憾,匆匆去了一次总统府和南京博物院。
正如一位本地文友所说,夏天来南京,就是往火炉里跳,旅行的美好是很难体会到的。我相信她说的,但我们秉持着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毅然跳进“火坑”。
事实证明,我骨头太软,我很快就被背上和手里的包包拖得筋疲力尽,被天上的日头和闷热的空气蒸得喘不过气,被摩肩接踵的游人挤得无所适从。总统府是我建议来参观的,我却逐渐失去了游览的耐心,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
我们去存包,但人家说只存旅行箱,问为什么,她说总统府一天有两三万的游客量,若大大小小的行李都存,会很麻烦。想想也有道理,只好继续拖着这些负担前行。但那两三万人却始终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不仅在如此,他们就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前行,或者从对面走过来。
我非常不理解的是,这两三万人所为何来?冒着炎炎烈日,淌着淋漓大汗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们都是冲着“大总统”的名号而来,大总统站过的地方、大总统坐过的地方、大总统欣赏过的花园、大总统用过的文件、大总统的雕像等等,就是吸引我们的筹码,如果没有了这一层因素,这里大概也不会有人注意。
孙中山先生是一种制度的创立者,是一个新国家的建立者,他是值得景仰的,是应该被缅怀的。但在这样一种糟糕的外部环境里,我实在是沉不下心去表达我的情感,我只是看到了那些匾额(天下为公),看到了那些图片、文件、蜡像和建筑,但是,我的心里没有感觉,我无法让自己身临其境。
其余诸如太平天国展、曾国藩家风展、国民政府行政院、徐严二公祠等等,我同样只是身体,甚至身体都没曾到达。倒是复园入口的两丛细竹子引我驻足拍了两张照片。
大概我与这总统府没缘分吧。
那么,下午的南京博物院,又怎样呢?从院门到主楼那两三百米长而阔的通道,自然是气势恢宏的,可惜它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明晃晃地和太阳一起制造着足以把人烤中的高温。我心里陡然生出一种绝望来,我甚至怀疑我能不能走过这一段路。看看来往游人,虽也拭着汗,却似乎没有我这样的神情,只好打起精神往前走。伟哥心态好过我许多,他走在前面,目标很专一。好不容易走到主厅门前,又被排起一字长蛇阵的游客阻挡。十来分钟等待以后,总算是进去了。
比总统府好的是,这里凉快得多。与总统府有得一拼甚至略胜一筹的是参观的人数,密密麻麻,几个展厅里,大厅的休息区到处是人,在这里,你几乎没有顺顺当当连续走三秒钟路的机会,不管朝哪个方向,你都会挨着碰着撞着人。不得不说,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是训练一个人耐心和毅力最好的时机。
展厅从亿万年前的恐龙时期,到中古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致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从化石到出土的比较完整的文物,以及复原的文物,真是应有尽有,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展品太多,所以不能细看;因为参观的游人太多,更没机会细看;于我而言,兴趣还不到,也便不会细看。
众多展品里,我有一点印象的是那一系列的陶器和青铜器,什么盘啊,钵啊,盅啊,豆啊,鼎啊,簋啊等等,在国家博物馆也见过这些,有的见了以后能猜个大概,有的还是不熟悉,它们的特点我为没有仔细区分。此外,还有一些玉器,比如簪、环、璧、珏、璜等也稍稍关注了一下,基本能辨认。这几类展品的数量和种类大概是最多最全的,我印象中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有一些不同风格的同类文物。这说明,这些东西在古代人类生活中用处是相当广泛的。
另外,有一件珍贵的文物我也是印象深刻,叫金缕玉衣,大名鼎鼎的一件宝贝。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快就乏了。我和伟哥走着走着就走散了,后来干脆就自由参观。我这“马”走得越来越快,要观的“花”也越来越肤浅。
一直到民国馆的时候,我才来了精神。这民国馆在博物院的地下,里面几乎按一比一的比例复原了南京民国时期的街景。里面的建筑,比如戏院、商铺、邮局、茶馆、火车站无不形态逼真,就连那些招牌、宣传画都是民国的老式样,给人一种穿越之感。最让人觉得真实的是,这里的许多商铺在真正地营业,比如老汽水铺子,胭脂铺,茶馆等,里面的老板伙计甚至都是一副民国打扮,让人在惊喜之余多出几分向往。
在一处较宽阔的街角,居然停放着一辆老式汽车,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大家有的往窗户里观望,有的站在旁边留影,有的围着它仔细打量,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我也拍了几张照片。随后又在旁边买了一瓶冰镇酸梅汤,一口气喝完,几乎忘记了外面还有一个世界。
这一天,心情很复杂。还是先前的感觉吧:地方都是好地方,时机却不是好时机,也许我从这特别的景致里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一点益处啊。
南京,就此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