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理财”是最近一段时间才进入我视野中的一个词汇,之前对它基本没有什么认知。
有的时候,想想也挺奇怪和幸运的,莫名的到了某个时候,就忽然知道了某件事情,这个事情恰恰就是比较重要的,越早知道越好。“储蓄理财”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先说几个关于“储蓄理财”的例子。
一、刚来上海没钱租房
记得2014年7月份刚来上海的时候,我需要找工作,需要租房。当时找工作就花了20天的时间,这20天需要各种开销,日常的吃喝住行用,都要花钱。刚大学毕业,也没存款,只能伸手向父母要了5000元。
原本以为5000元应该够撑到第一个月发工资,事实只能证明我想的太简单。我是7月13日到上海,第一个月发工资是在8月10日,且少的可怜,毕竟也没上几天班,中间几乎是1个月的纯开销。最大头的是租房费用,跑了好多地方找房,好不容易定下一间只需押一付一的房子,但仍要2600元。眼看房子就要交押金,钱却不够了,难道我又要向父母伸手么?可是当初拿5000元的时候,我说过钱够了的。当时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现在回想,如果上大学那会儿就意识到有今天这样需要花钱的地方,我肯定会提前储蓄。上大学时,我有勤工助学,有拿大额奖学金,有出去兼职过半年,毕业实习两个月也有3500元每月的工资。而这些钱,在没有任何规划的情况下,自己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一分钱也没有剩下。
还好当时有西西给予支持的3000元,才顺利度过初到上海租房的那段时间。
二、传说中的月光族,就在我身边
我的朋友和同事中,就有一部分是月光族。我留意了一下,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喜欢玩儿,聚餐多,注重享受当下,小资情调。
最后,他们一个月下来,唯一收入来源的工资会花的丝毫不剩,甚至还要划信用卡。
有时,我跟他们聊天,也会偶尔提及一下关于储蓄理财的理念,期望我的一两句貌似无意的提及,会引发他们一点点的启发,从而能够开始关注自己的财物状况。
事实证明,我这样委婉而含蓄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用。一般,他们一听到要省钱,要存钱,就感觉生活如此拘束,会错过原本该有的许多乐子,不划算。他们的代言词基本可以统一成:这样的生活过的该多没有意思,存钱,算了吧!
三、会挣钱的亲戚,却付不起首付
我妈有一个表姐,她儿子要比我大10岁左右。小时候经常听我爸妈提到他,说他很厉害,很能挣钱,说我以后要像他那样就好了。当时确实也是,2008年的时候,在一个地级市就可以拿到十多万的年薪,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然而,在工作了几年之后,当准备在那个地级市里定居下来,买房子的时候,却拿不出20万左右的首付。按照他的收入水平,加上当地不高的消费水平,工作3年,拿出个首付应该不成问题。
后来才知道,那几年他交了一个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他们俩到一块真是挺能花的。两个人都上班,一年十七八万的收入,却可以所剩无几。
一天三餐基本都是出去吃,从不亏待自己,就是到今天,他老婆还是依然不会做饭。
最后没办法,眼看就要结婚,房子要买吧,只能老爸老妈掏出血汗钱帮他出一半了。
以上这三个例子都可以归为不善理财。当时的我、我的那些朋友和同事,我的亲戚,都不太懂得理财。
在准备理财之前,我觉得要好好想一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储蓄理财?”
一、两种意识
在我看来,理财跟两种意识紧密相关。一种是危机意识,一种是长远规划意识。其实有那么一点未雨绸缪的意思。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进步,认知和意识,相比行动力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了这两种意识之后,我很容易会想到一些问题。比如,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失去了工作,我还能过的好么?如果到了结婚的时候了,我可以拿的出一笔费用,给老婆举办一场幸福烂漫的婚礼么?如果父母生病了,我能出得起医疗费用么?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想到,所有的功夫应该花在平常,重平常的积累,不可能临时抱佛脚。所以平常就要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理财习惯,以备在关键时候可以让自己摆脱困境。
二、三大理由
开始储蓄理财,我有三个动力来源:
1、为在以后,能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不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可以对不利于自己的或不愿接受的事情说NO。这需要勇气,更需要一定财富的支撑。
2、用金钱资源去置换时间,自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真正感兴趣的、想做的事情上。
3、让未来家庭生活有保障,子女可以有好的教育、父母能够安享晚年,生活更加富足些。
最后提一句,储蓄理财,不是要变得抠门,成为守财奴,而是学会合理消费,规划支出,懂得自律,稳健投资,为未来提供一份保障,这是一种良好的前瞻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