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你的孩子在这一个月里做了什么呢?接下来一个月,他(她)又有什么安排呢?
穷孩子的暑假通常处于无人(或老人)看管的状态,他们的父母有的在工厂、工地、商场上班,有的甚至还在外地打工,他们没有休息日和假期,因为他们只有出卖更多的时间才能赚更多的钱。孩子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打游戏或者由老人陪伴,只要他健健康康不惹事就可以了。
送去培训班?每天四五百的费用对于每月工资只有二三千的他们无疑是一个天价。
穷人的孩子已经习惯了独处,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他们的父母最关心的是下个月工资能不能按时发,工厂会不会倒闭,或者哪里可以找到工资高一点的工作,至于孩子,他们没时间也没能力来管。
而富人的孩子暑假就可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了。他们通常是“培训班+夏令营+出国旅游”的模式。参加一些经过父母精心挑选的培训班,夏令营或者出国游学。他们有的是妈妈全职在家,至少也是有双休和晚上陪他们,可以在家享受亲子时光,或者出去看看世界。他们不仅可以在暑假把上学期薄弱的地方补上来,也会把下学期要学的内容提前学习。富人的孩子,即使他们不要求,也会很容易地得到父母的帮助。
穷人的孩子一个无所事事的暑假下来,上学期学的东西已经忘记了一半。当新学期开始,渡过了一个丰富又充实的暑假的孩子可以很快适应,而穷人的孩子至少还需要一个月来适应。穷人的孩子与富人的孩子在学业上每个暑假就拉开了至少3个月的差距!(图中黄色部分)。六年小学下来就是至少18个月(一年半)的差距!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24小时。”这话听起来无比正确,但仔细一想,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
时间的公平只是一种假象。
郝景芳在小说《折叠北京》里描绘了处于三个不同阶层人的空间和时间的双重折叠:第一空间(上流人士)的人每天有24小时,人口只有500万;而第二空间(中产阶级)的人每天有12小时,人口是2500万;第三空间(底层穷人)的人每天只有8小时,人口却有5000万。这部“科幻小说”描写的其实就是社会现实,不同阶层的人占有的空间和时间资源是不一样的。上流的统治者和权贵可以享受完整的24小时一天,而第三空间的人只有8小时,他们的时间只能满足自己和家人活下去,除此之外就没有一点多余的时间了。
一个富人的孩子除去吃饭睡觉可能还能干很多事,而一个穷人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其它时间都无所事事,只能在无助和迷茫中等待父母回家。
在我的学生时代,无助和迷茫也一直伴随着我。
那时,我的父母每天都很忙,除了要在工厂上三班倒,还有繁重的家务和农活。为了增加收入和减少开支,还喂养了很多猪、羊、兔子和一群群鸡、鸭、鹅。他们没有时间关心我的学习,倒是希望我可以早点干活帮他们分,一点。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做饭洗衣服扫地。大一点,还要去割草、插秧、打农药、割麦子、收水稻和油菜.......
还好那时候,大家的暑假都过得差不多。那时候没有培训班,没有夏令营,更不可能出国旅游。所以,在没有任何家庭帮助的前提下,我只凭自己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每当面临人生的重要路口时,我还是无法摆脱无助和迷茫。
那年中考我考了全校第二名,超出市重点梁丰高级中学录取分数线9分。我的一个亲戚听说我考上了重点中学却要去上中专,赶紧跑到我家和我父母说,不要上中专,去上高中,哪怕学费他来出。在这之前,我压根就没想过要去上高中然后考大学。因为听说上中专,不仅可以转城市户口还可以早工作赚钱。如果我早工作3年,可以为家里减轻3年负担。那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我父母,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他们说,由我自己决定。
可是,我从出生到初中毕业,最远就去过离家10公里远的市区一二次,接触的人也仅限于学校的老师、同学和亲戚邻居,我哪里知道该怎么选择?
迫于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我选择了中专。可是选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呢?我不知道,我的父母也不知道。他们去求助同村的一位老师,也许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那位老师说,去南通吧,离家近,专业选纺织,现在纺织厂这么多,将来找工作好找。
如果换成现在 ,我绝对不会去问一个老师我的孩子要学什么专业。老师也许对学校、考试、招生政策有了解,但对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未必了。
上大学这件事,
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问题通常是:“你想上大学吗?”而一个富人的孩子从来不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你想上哪所大学?”
很多穷人的孩子也许早在小学就放弃了大学的梦想,因为他们与富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一直在不断拉大。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快快长大,然后打工赚钱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一个经济窘迫又缺少关注的孩子,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恐怕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而对于一个富人的孩子来说,不上大学简直不可想象。他们只需要在上哪一所大学,国内还是国外,美国还是英国之间作选择。
卡里姆(Karim Abouelnaga)来自美国纽约皇后区的一个移民家庭,住在平民区。他的邻居大多是出租车司机或者门卫,他们从没想过自己或者自己子女的日子会有什么变化。他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靠领政府救济金生活,只能上纽约最差的中学。对他们来说,上大学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明天的吃饭和下月的房租才是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难道将来他也要去开出租车或者看门吗?不,他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他希望自己的将来有所不同。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考上了康奈尔大学(常春藤盟校),主修教育学,他开始关注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经过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穷孩子与富孩子之间的学业差距直接来自暑期学习的缺失。
2010年,他创办了一所非赢利性质的暑期班,专门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利用暑假(在美国暑假有3个月)缩小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到2016年夏天,他的暑期学校帮助了4000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减少暑假学习的缺失,培训了300名老师。
二年的独立跟踪评估显示,这些学生不仅消除了暑假学习缺失带来的差距,相比原来三个月的损失,他们现在在数学上有了4个月的提升,阅读上有了5个月的提升。
在如今中国的城市里,各种各样的暑期培训班和夏令营很多。大城市更多,甚至很多乡村都有暑期班。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贵!对于高收入阶层,这当然不是问题。但对于大多数打工者和既要承担高房价,又要赡养4-8个老人的工薪阶层来说,孩子的暑期培训费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昂贵的暑期费用,硬生生地把寒门贵子挡在了门外。当“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大家的共识时,还没有成为社会精英,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你,有没有感到一丝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