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白话释义: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深度解读:这段话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但我们并不清楚孟武伯为何问仁,也不清楚孔子答话的用意之所在。孔子清楚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却不确定他们是否有达到仁的境界。究竟什么是仁?《论语》全篇都在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尚未参悟。那我们所做的职业可以让我们通向仁的境界吗?如何做好一个军事家,财务总管,外交家,才能称之为仁呢?我想,应该是心怀大义,心系百姓吧。打仗的时候想着可怜的百姓,可怜的战士,切莫穷兵黩武,为了功成白骨枯;理财的时候切莫国富民穷,肥了官僚苦了百姓;外交的时候既不能丧权辱国,也不能肆意侵略。可能,孔子也在侧面告知孟武伯为政要仁吧。
我们自己的职业如何通向仁?仁心无处不在,事事皆可仁;仁心太难做到,无仁亦成事。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说,我完成了我的工作,我亦做到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