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中国的嫦娥9号实现中国载人登月,这是人类时隔53年以来再次登录月球。”
“2027年7月25日,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成功实施,时隔58年后重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2029年10月17日,中国在月球南极建立了第一个人类月球基地。”
“……”
布拉迪老师依次讲述人类登月的大事件,并且将给孩子们介绍像“风暴洋”、“红湾”、“雨海”和“静海”这样的月面地理位置。
在2020年-2030年的十年里面,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欧盟都相继参排出了登月计划表和月球基地建设计划,很多人以为登月引发了的新一轮太空竞赛全面展开,但是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像冷战时期那样疯狂对立。
这个时代的人们更注重登月合作、登月技术转换和航天市场化,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太空国际组织应运而生,主要参与国家的太空竞赛变成了在太空国际组织内部的话语权之争。
太空国际加快了人类太空活动的标准化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太空基础建设,为后续人类太空商业化铺平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下面我要讲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工程,当天气好满月出现的时候,我们在地球上甚至可以用肉眼观测到。”布拉迪老师指着月球表面最显眼的建筑,一条银色环绕月面的巨大圆环。然后说出了那个响亮的名字,“月球大炮。”
“月球大炮?”
“大炮?”
现场的孩子没有人可以把这个绕月大圆环和大炮联系上,这种样式的建筑与人们印象里的大炮相差甚远。
“孩子们,这是一条环月的环形电磁轨道,其原理就像航母的电磁弹射器一样。有了这个大家伙,我们可以将航天飞行器平稳加速到超越第三宇宙速度,然后发射飞向太阳系之外的茫茫宇宙。
“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将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开启新的篇章。绕月一圈的电磁导轨是分段建设组装的,整个建设过程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理论上甚至可以将飞行器缓慢加速到光速,但是现在由于材料强度的限制,只能做到不足光速的百分之五。如果是发射载人航天器材,则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可是即使是这样,目前的速度已经足够人类向轻松像太阳系内的任意行星和其卫星发送飞行器。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月球大炮才显得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时代太空建设的主力是机器人,地球上很多家庭都在使用机器人。同样,在月球上,在太空中,以机器人为主的无人化的建设是未来太空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式。人类控制的机器人将为人类在太空开发打前站,以后新的地外行星探测,都是建设好基地后人类再前往。
“有了月球大炮,我们可以快速将建设基地需要的物资和机器人投送到目的地。月球就像变成一个像链球运动员一样的存在,可以通过一圈又一圈的加速,将飞行器加速到我们需要的任意速度。然后链球运动员松开握着链子的手,飞行器就会像链球一样飞向宇宙的深处。
“月球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我们用磁悬浮的原理,减小航天器和轨道面的接触,这样航天器在加速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多空气阻力。”
布拉迪老师细致的介绍了通过电磁方式给物体加速的原理,大多数孩子都似懂非懂的听着,在他们的眼中这条环绕月球的大环,更像是给月球系上了一条腰带。
其实月球大炮的实施也得益于核聚变发电机技术的突破,这种突破和探月工程对新材料的发现也密不可分。后续核聚变发动机模块化和小型化快速推进,十年前第一台聚变发电机在装机成功,也为这种设备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而聚变燃料则主要来自月球土壤中的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