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感育儿也是育己,一个大人只有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的内在孩子的时候,才能够发自内心接纳外面的这个孩子。当一个大人能够透过眼前的这个孩子看见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样子,发自内心的想去心疼这个孩子,看见他的无力,看见他的纯洁,看见他对人的爱与信任的时候,看见他是多么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喜爱,爱才能自然而然的涌上心头,从而自然的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画面一
己亥母亲节下午,因书房抽屉松动,在维修公众号下了订单,遇到一个精益求精的维修师父,很年轻,内向寡言。在修理抽屉的过程中,因为肉眼都不大容易觉察的倾斜,反复拆修了三次。我都觉得太过消耗时间和体力了,就告诉他:只要抽屉能够关上就可以了。他回答:如果这个活干得不漂亮和不精细,我自己内心也过意不去的。这番话让我很是感动。大b全程在旁边专注的观察了一个小时,当维修师傅把电钻放下的时候,他就偷偷的拿起来把玩,阿姨很害怕他受伤,就在一旁焦虑的呵斥他。我听到声音,就下楼来陪伴,我让阿姨去忙她自己的事,自己在旁边看着大b。大b先是反复的把玩这个电钻,憋足了勇气,按下了开关,电钻运作起来就突突响且快速转动。然后就开始翻师傅的工具箱。我跟他讲要经得师傅同意才可以动,而且所有的东西要归还原位。他把每根螺钉都摸了一遍,然后一一归还。看到他最好奇的还是那个电钻,于是我找到了一个闲置塑料油瓶,让大b在电钻上套上螺钉,尝试使用电钻机把螺钉钉入这个塑料瓶,他在亲自动手中理解和体悟电钻作业的机理。这一个多小时的探索,其实我对大b创建了一个精心时刻,是一个即使过了很多年,他都很容易想起的画面。他会隐约记得:有一个下午,家里来了一个维修师傅,这个师傅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工具箱,还有一个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电钻,妈咪鼓励他使用电钻,把一颗螺丝钉钉入了塑料瓶,然后又拆出来,反复进行了几次。其实每个孩子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关键是大人是否付出耐心,去看见、尊重和认同这份好奇,保障他们的安全,鼓励他们去探索。
画面二
周二晚上,我带着小b睡觉,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我闭上眼睛,闭上嘴巴,假装自己已经睡着,任凭他在旁边叽叽喳喳的自讲自话。他看到我不怎么理他,就开始说:我觉得手很痛吖。这下子我憋不住了,提高声调:哪里会痛啊?躺得好好的,又没有见到你的手碰到哪里吖。他又说:但是我真的觉得手特别的痛吖。我一下子升起无名火:怎么会痛呢?你非要没事说事吗?他突然提升了音调:难道每个人不应该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吗?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那一瞬间震撼到我了。不到7岁的孩子,居然能够说出这么有道理的一句话。我不是他,我怎么可能知道他的真实感受呢?难道我自己就没有试过没受伤就出现身体某个部位疼痛的时候吗?如果我跟别人说起自己觉得头痛,别人也是这么回答我,我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想到这里,又觉得很好笑,噗次一声笑了出来。他很正经的跟我说:妈咪,你觉得我这句话很搞笑吗?我很认真的告诉他: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你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很开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咪尊重你此时此刻觉得手痛,我能够做些什么让你的手舒服一些吗?他想了想说:现在也不是很痛了。很快,他就进入梦乡了。
画面三
周三晚上,因我有活动,晚归,回到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十一点。俩b都还没有睡,跟他们道晚安后,自己冲凉洗漱。后来看到小b站在门口,抬起头,很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妈咪,我有一件事要提醒你:今晚我没有看ipad,你明晚记得补时间给我。这是我跟他的协商机制,每天晚上或者背诵一首唐诗,或者练写七个字后,可以看20分钟的经典动画片,不管看到什么情节,只要闹钟一响,他一定会自己关掉。但总有一些晚上是有特殊情况的,比如我有饭局或者有活动的时候,就只能暂时取消。刚开始他总是不依不饶,不管多晚,都要看完了才能安心睡觉。但最近几次,我就告诉他,其实还是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可以明天补回时间,也可以拿个本子登记好积累的时间。到了周末,他只要就可以拿着本子的时间,一天看两次甚至三次。其实这也是训练孩子延长满足的方法。目前他还是选择第二天补回的方式,但谈话过程就很平静。我告诉他:好的,明天妈咪一定补回给你。然后跟他亲吻道晚安之后,他就很安心的去睡觉了。虽然是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对孩子一诺千金,是孩子安全感的很重要来源。
孩子是最接近智慧与真理的,用心观察,用心聆听,用心感受,你会看见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