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故事。
王某,女,54岁,当地知名企业家。五个月前因涉嫌行贿、非法经营被执行逮捕。一个多月前才被允许见律师,而这一个多月她已经换了三个律师了。这么频繁地更换律师值得探究原因。
下面我开始一个一个律师介绍。
第一个律师是她企业的法律顾问。暂且称他为王律师,从当事人口中得知王律师30出头,从开始见面到换掉他差不多一个月。这期间他平均一周来两次,会见频繁,这一点深得当事人满意。
一般情况下,刚来到看守所,情绪会起伏不定。脱离家人脱离朋友,突然到了一个新环境,并且又是一个被管制的角色,会出现各种不适应。这时不管多么强大的人都会有不适应,只是时间长短,就看个人适应能力了。我见过适应力强的两周左右都适应了,适应能力差的从来到走都是各种不适应。这个时候是情感最脆弱的时候,这个阶段能有人来见她,那她会突然找到依靠的感觉。如果能和她聊聊家人,那关系就又进一步了。
这个开始的阶段最容易建立信任。我觉得信任分为两种,感情上信任和案件上信任。这个王律师基于原来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当事人感情上的信任。但是在案件上,当事人觉得王律师脾气过于温和,不敢和公检法抗衡,更不会与之发生冲突。在与检察院沟通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只能听检察院的摆布。这一点是换掉王律师的关键点。
这个案子中,王律师其实一直积极在和检察院沟通,只是沟通未被引起重视。当事人又是急脾气,一看都沟通一个月了未见成效,就想换个强势性格的律师。
工作中会经常接触到律师,在与律师相处中,同事们更尊重不卑不亢、敢于表达想法的律师。
第二个是张律师。张律师原来是干经侦工作,从公安转型做律师。这是他身份的一大亮点。见当事人第一次就表明自己有经侦方面的工作经验,立马取得了当事人的信任,这个信任是案件上的信任。
在第一次会见中,张律师力挺当事人,能理解当事人的心情。并且告诉当事人的两个罪名都不会成立,会无罪释放。这给了当事人一个大大的希望,当事人情绪高涨,兴奋到语无伦次,好似下午就要释放了一样。
当天下午张律师第二次会见时,态度发生了转变。张律师见了检察院的同志后对案件有些担忧,这个情绪很快感染了当事人,她更是忧愁了。
一天之中当事人的情绪坐了个过山车,起伏太大。说实话我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本身处在一个与外界交流不顺畅的场所,又遇到一个能让她坐过山车的人,一般人都会承受不了。而张律师经常带着当事人坐过山车,我对他的行为无语了。
而更重要的是,在会见过程中,律师表示当事人的丈夫不信任他。案件上的关键证据不提供给律师,这传达给当事人一个什么信息呢?连家属都不信任的律师能为她做什么呢?此时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张律师又来会见了几次,每次他走后,当事人就会把他说的话翻来覆去想。分析到底她的家人是一种什么态度,分析律师能达到她所要的效果吗?张律师曾告诉当事人,“经常有家属在案子进行一半了换掉了他”。这句话可是够当事人思考一阵儿了,本身在所里就没什么事做,这下可好了,整天就是想律师的说过话。
在与检察院的沟通上,张律师时强时弱,并且他会把这种情绪带给当事人。
每次会见过,只要当事人情绪有波动,你都能推断出她见了哪位律师。
律师情绪太饱满,太热情或是太消极都不好。你给当事人说完走了,去忙其他事情了。而当事人整天无所事事,就研究你说过的话,就像过电影一样一遍一遍。估计这么说你会觉得夸张,那是因为你没有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那种环境下,人会经常想到以前,想到现在,想到未来。而你就是出现在她现阶段的人。
第三个是一位知名律师。会见第一次当事人就为他清晰的思路折服,并且对他产生了信任。他向当事人传达的就是信任与信心。
信任他基于两点,一是案件上他思路清晰,见多识广,懂得策略;二是他特别会讲故事,当事人提出需要他经常过来会见时,他讲到一个游泳的故事。说假如你是一个不会游泳掉到河里的人,你越扑腾越往下沉,当律师过去救你时你会死命的抓住律师,这样你们两个都会沉下去淹死。而若你能给律师一点时间去找救援,这样当事人被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找救援在现实中就是去搜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
这样的故事能更好地让当事人理解律师的工作。
说一个这样的故事比你干巴巴的在那里讲大道理容易理解的多,也能让人更容易接受。
在与检察院沟通时,律师也说了一个故事,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完故事检察院的同志陷入了沉思。用故事来引导人,把人带入情境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自从这位名律师接手案子后,当事人经常向我表露特别信任这位律师,这才是律师与当事人关系处理中最重要的。
三个律师都讲完了,我来总结一下。一是律师在与公检法沟通时要不卑不亢、敢于表达;二是律师情绪尽量保持稳定,不要有太大的起伏,律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情绪;三是律师与当事人要建立信任。信任是最关键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