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纪录片《故宫100》,一集5分钟左右,讲述一个知识点。
今天看的几处建筑,加上之前提到的,似乎可以组成一个专题。
藏传佛教的雨花阁,宫中最大的密宗佛堂:
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采纳蒙古三世章嘉国师胡土克图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
雨花阁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一、二层之间靠北部设有暗层,为“明三暗四”的格局。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四周出廊,乾隆三十二年(1767)添建前檐抱厦3间;南面明间开门,次间开双交四椀菱花槅扇槛窗4扇;
屋顶南北为卷棚顶,东西为歇山顶,屋面覆绿琉璃瓦,屋脊和屋面剪边为黄琉璃;檐下采用白玛曲孜、兽面梁头等装饰,屋内天花装饰为六字真言及法器图案。
二层面阔、进深各3间,东、西、南三面出平座;南面明间开门,次间安槛窗,黄琉璃瓦蓝剪边卷棚歇山顶。顶层面阔、进深各1间,正面开4扇槅扇门,两侧为槅扇窗;四面出平座,环以琉璃挂檐板;
四角攒尖顶,屋面满覆鎏金铜瓦,四条脊上各立一条铜鎏金行龙,宝顶处安鎏金铜塔。龙和塔共用铜近一千斤,乾隆四十四年(1779)曾重造。建筑形制独特,具有浓郁的藏式佛教建筑风格。
底层称智行层,悬乾隆御题“智珠心印”匾额,供奉无量寿佛等事部主尊,佛龛之后有乾隆十九年(1754)制掐丝珐琅立体坛城3座。暗层称德行层,楼梯间前设供案,供行部佛像9尊,以宏光显耀菩提佛为中心,佛母和金刚各4尊分列左右。三层称瑜珈层,供瑜珈部佛像5尊。顶层称无上层,供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上乐金刚各1尊。
城隍庙/马神庙,雍正年间建造,方便祭祀城隍神和马神
浴德堂,位于武英殿后西北角,叫做浴德堂。这个名字源于《礼记.儒行篇》“澡身浴德”。说它神秘是因为,简单的黄琉璃瓦卷棚顶,旁边有个“奇怪”圆顶,与其他建筑风格,明显不同。
一个最主流的说法是,“香妃”的浴室。看这个建筑风格,有点与阿拉伯风格吻合了。看图中,卷棚顶后面的白色圆顶,最具特色。院外的井,就是给水处了。据说乾隆非常喜爱“香妃”,努力满足她的需求。连这个浴室都是依照她的本民族习惯建成的。历史上,“香妃”就是“容妃”。
与武英殿相对的文华殿,后身是大庖井。那么这里建浴室,符合周礼的“左井右浴”一说。
作用传说:浴室,熏书,洗尸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内的戏台
故宫内的戏楼不少,畅音阁是其中最大一间。畅音阁大戏楼上下三层,上有天井贯穿,地下还有地井,机关巧妙,使用起来变化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