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说:我又缺钱了
在某综艺节目上,主持人问从来不愿意参加综艺节目的的朴树为什么来?
朴树说:说实话,我这一段真的很需要钱。
这是综艺节目里极度让人惊讶,却听起来很真实的对话。
朴树是谁?
如果你没有听过《那些花儿》或《生如夏花》,那么孩子,赶紧去补习一下功课。这个当年披着一头长发,带着沙哑沧桑的声音,曾经红遍大江南北。
毕业,创业,失业,失恋。走过人生多许,10年后再遇《平凡之路》,似乎才真正听懂了朴树的迷茫和坚持。韩寒在《后会无期》中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而他的音乐,用心听就足够了解,他还是个少年。
他至今没有房产,和大多数一样,在郊区租房子住。他的有人曾写过:你可能很难想象每一个成名十几年的歌手,不久前还在为他的房租发愁。
他甚至没有智能手机,全靠邮件联系,出门骑着小破电驴。从每次演出,访谈,简单的T恤,宽松的裤子。没有logo,标签,点滴都和他的歌一样纯净。
记得前段豆瓣上的访问,他张开手臂:“我虽然不出门,但我觉得我比谁都开放。我的音乐是开放的,比那些每天跟人聊天的人,还开放。”
他说话,眼睛里带着光,40几岁的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足够孤独,足够穷,足够少年,这或许就是朴树。
那一夜,我未眠。
1984年起,在家赋闲6年期间,李安阅读、看片、写剧本,包揽了所有家务,家庭开支则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
这是百度百科里对“李安”的介绍。
仔细回顾李安的作品,间隔都有五六年的时光,而每部电影,都有孤独的痕迹。
低谷的6年时光,被李安称为“起跳前的下蹲”。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用作品向世人证明,好的东西是值得被等待的,好的作品会发光,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正如李安所说:“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纵然年少不被父亲肯定,经历了大学毕业后6年的低谷期,导演路上的磕磕绊绊,然后他是幸运的,努力坚持的人一定也会被上天眷顾的,最终他成功了。不仅事业上的成功,家庭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常常会为了自己坚持的事情而迷茫;或是面对生活的困境而无助。即便我们在看《冈仁波齐》时会感叹,他们也还是需要路费的吧!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许自己一些沉淀都会恐慌。匆忙追赶的路上,我们甚至会用嘲笑来取代嫉妒,那些没有随波逐流的依旧在路上的人。
穷,可以是朴树式的生活方式,可以是李安的沉淀。但是穷不是让你自暴自弃的理由,不是让你孤注一掷的借口。足够“穷”,是为了让你证明自己足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