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提到李叔同还是弘一法师,恐怕世人都不会陌生。
能够做到俗名和法号都为人熟知,在高僧大德里应该也相当少见了。
弘一,是李叔同出家以后的号。弘一法师出家前后名号甚多,据弘一大师的学生刘质平在《弘一大师史略》中统计,约有近二百个。不过最为人熟知的几个应该就是法师的法名演音,号弘一,以及晚年的号——晚晴老人。
一
对于“晚晴”二字,大都能想到是取自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在弘一法师的好友夏丏尊的文章《怀晚晴老人》一文中也得到了印证:“有时也自称晚晴老人。据他和我说,他从儿时就欢喜唐人“人间爱晚晴”(李义山句)的诗句,所以有此称号。”
弘一法师在晚年也的确偏爱“晚晴”二字。
1929年夏,在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之前,弘一法师的好友夏丏尊,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等人因法师“披剃以来,刻意苦修,不就安养,云水行脚,迄无定居”,于是募款“筑室迎养”弘一法师,在杭州上虞白马湖畔为弘一法师建造了一座山房。弘一法师自题名为“晚晴山房”,并决定在此闭关。
1941年,弘一法师在晋江龙湖福林寺结夏闭关,期间集录佛经、祖语、警句共101则,定名为《晚晴集》。
1942年10月13日,六十三岁的弘一法师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
二
既然弘一法师欢喜“人间爱晚晴”,所以要想知道为何偏爱“晚晴”,就应从“人间”说起。
李叔同生在天津的富商之家,虽是庶出仍然可以维持很好的生活条件。他早年聪慧,诗文、书法、金石俱佳,通晓音乐、绘画、戏剧,关心政治乐于社交。积极参与康梁维新变法,除原配妻子俞氏,还在留学日本时与一日本模特交往。自言“二十文章惊海内”,称得上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有为青年,也是才华横溢的风流名仕。
当时正处民国建立之初,外有列强内有军阀,李叔同也逐渐感受到人们的疾苦,幼年种下的佛缘慢慢生发出来。同时在这一段时间,他的办学愿望也因故无法实现,又有恙在身。于是渐生出家之意,在尝试断食之后,倾心佛法,于1918年春,39岁时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弘一法师出家后不久,佛教界即提出“人间佛教”的改革倡导。弘一法师虽未直接参与其中,但是他与这场改革的领袖太虚大师一向交好,不仅在书信中表达赞同支持,还推荐师弟弘伞法师相助。弘一法师在厦门南普陀期间曾帮助太虚大师制定闽南佛学院课程,与太虚大师在南安雪峰寺一同度岁创作《三宝歌》教化僧众。
正如《六祖坛经》无相颂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弘一法师出家以后并不是一味独自修行,而是立足于当世做出现世的考量,比如法师认为当世僧众戒律松散,于是发愿振兴律宗,并写下“以戒为师”。在日军侵华最猛烈的时候,法师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激励国人抵抗侵略。为去除世人对佛教迷信、消极的态度,法师经常各处演讲,留下《佛法十疑略释》等开示。法师在《药师如来法门一班》的开示中说:“以出世的精神来做世间的事业,也能得上品圆满的戒,也能往生上品,将来速得成佛可无容疑了。”这些都说明,弘一法师一直在践行着“人间佛教”的理念。
三
为什么弘一法师希望“人间”爱“晚晴”呢?
其实,晚晴一词常见于诗文之中,指的就是雨过天晴的黄昏。
明代俞弁著《逸老堂诗话》解“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云:世俗久雨,见晚晴辄喜,自古皆然。
《李叔同<晚晴集>人生解读》中记珠光法师语: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残露斜阳”谓之晚晴,咏四君者清,爱晚晴者练。
夏丏尊《怀晚晴老人》一文中记载,弘一法师在晚年曾说自己“犹如夕阳,殷红绚彩,随即西沉。”是为晚晴二字的注脚。
晚晴之时,白天的炎热被雨水浇灭,顿时天气清凉,而此时日头也渐西斜。恰好符合净土宗生清净心,往生西方极乐的教旨。
四
如何印证弘一法师有此所指?
翻开《晚晴集》首句: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金刚三昧经》
弘一法师当年集录警句的时候并不是有规律的记录,净空法师的《晚晴集讲记》将其分类,首句就被分到了“三、达观,真观,平等观”。因此可以知道弘一法师对于首句的安排或许是有意为之。
当年弘一法师在福林寺集录《晚晴集》,禅房名取作“尊瞻斋”,将寺内的一处小园取名“清凉园”。弘一法师在福林寺结夏期间,正值闽南雨季将尽,炎夏始至。可以想象,弘一法师在雨过天晴的小园休憩时,感受到的阵阵清凉。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雨后,无燥热,无昏沉。就是在譬喻人应除尽烦忧,心无挂碍,内心清明,得无上清凉。
五
再回到晚晴山房,在这里弘一法师听闻外界多流行靡靡之音,于是与学生刘质平讨论创作筹备《清凉歌集》,后于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写成"清凉歌"五首(《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
《清凉》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看歌词,就能明白弘一法师的良苦用心。“清凉月”一语源于《华严经离世间品》:“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指菩萨的大慈大悲,如同霁月,尽照虚空。弘一大师在留给夏丏尊、刘质平、性愿法师的遗偈中所说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即有“清凉月”之意境。又有寒山名偈: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洁,无物堪比拟,叫我如何说。亦可做《清凉》释义。在弘一大师最后的岁月里,郭沫若曾致信求字,弘一大师所写的就是这首寒山偈。
弘一大师在各处暂住时,都不止一次写下“无上清凉”。
合掌冥思,人间、晚晴、清凉。
弘一大师,这位晚晴老人,
在人生晚晴时,愿人间晚晴,无上清凉。
其意涵可与“悲欣交集”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