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中的“教育漫游”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部教育小说,以教育贵族孤儿爱弥儿为故事主线,讲述了横跨人生不同时期的教育主张,培养理想状态下的一个人。它以实践教育的方式阐明了卢梭许多具有宝贵创新精神的教育观点,是对人类教育本质本源、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有益认识与补充。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尊重人的本性与自由,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人类的天性是追求自由不受压制,纵观世界史,国家的更替、战争的爆发都终于此。“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已发掘或未发掘的闪光点与特长,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尊重热爱儿童,因材施教,针对儿童的不同个性制定不同的教育发案,是我们教师在教育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教师由古希腊中的“教仆”一词演变而来,除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之外,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应该具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成为学生成长过程效仿的榜样力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知识修养与完备的道德素养,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成为别人的老师呢?对于即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来说,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

    《爱弥儿》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不只是人的自然健康成长,还有精神教育与信仰问题,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当代中国式教育中,已经出现了“信仰精神丢失”的问题,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与科技。他们可能有知识,却可能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可能有技术,却可能没有道德。如果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只知道生产的“机器人”,而没有自我的精神支撑与信仰,那我们的世界又有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活着本身罢了。

    我们在教育的路上不是像驿夫那样追赶行程,而是应该像旅行家那样沿途观赏。我们心中不该只想到教育的起点与终点,还应该想到起点与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对教育过程来说,本身就是一场旅行与乐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版本信息】 书目:《爱弥儿》 作者:[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版次:1978年6月第1版...
    秋天打柿子阅读 5,372评论 0 11
  • 爱弥尔 (卢梭) - 您在位置 #205-20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 上午9:23:57...
    M_152阅读 945评论 0 2
  • [小记]看这本书的前提是要写一篇关于教育学学科的论文,暂时思路并不清晰,打算看完这本书再来写我的感受。2016年4...
    乐乐加油阅读 5,137评论 3 58
  • 穿过一条土黄色的小路,路两边笔直冲天的大杨树迎风招摇,路边有一处同样是土黄色的小院子。院子围墙比小孩高,小孩看不...
    mi木子羊羽阅读 543评论 0 2
  • 他喜欢看电影,喜欢逛豆瓣 他说豆瓣上评分过9的电影一定要看; 他喜欢玩射击游戏,喜欢彩虹六号 他说王者农药太low...
    陈热血阅读 1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