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博物馆
周六、周日闲来无事的时候,最喜欢背个小包、带上瓶水在国家博物馆静静的呆上一天。不为别的,总想站在时光前,透过那一件件闪动着神秘光泽的展品,去试着侧耳聆听先民们劳作时原始而质朴的歌唱,去感受他们真实而独特的情怀,去找寻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究天人之际的文明密码。
斗转星移、古住今来,这些珍贵的文物为我们记录了远古先民们艰难困苦、纵横交错、玉汝于成的不懈历程。
他们从洪荒蒙昧中走来,石破天惊、逐水草而居,刀耕火种、狞厉神秘的图腾与弥漫魅力的铭文,沟通人神,似乎凝铸了一条海洋文明东移与黄河文明沟通的青铜之路,开出了夏商周这朵文明之花,也结出了诸子百家的累累硕果。
他们注视着浩瀚的星空,博文约礼、好稼穡、殖五谷,海纳百川、金木水火土,天人合一,白釉青花与造纸、印剧、火药、指南针通古今之变,开辟了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也唤醒了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与海洋文明的殖民扩张之路。
他们一路跋涉站在潮流的风口浪尖,精耕细作不知今夕何夕,闭关锁国、沉醉在七下西洋的余辉里找寻着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的儒雅气度而孤芳自赏,不想等来的是圆明园令人心碎的一声叹息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百年耻辱……
今天,当我们站在信息时代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幅幅画面与这些精美的文物相互映照,仿佛使我们从这些或深或浅的印迹里看到了遥远年代的人类风采和异域风情,看到了文明辉煌历史里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看到了人类社会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相互闭塞到互联网零距离沟通的逐步开放。
但值得反思的是零距离沟通并不意味着无障碍沟通或者没有隔阂与误解。网络时代,我们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亦或对一种文化的认识却较以往更加碎片化,难免管中窥豹。实际上文明无所谓优劣,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或者适合所在地区人们内心或生活的需求。我们对文明的态度需要的不仅仅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这样的概念,更不是以一种文明来俯视、来否定或消灭另一种文明,而是应该站在平视的角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理解、去尊重人类史上存在的所有文明,并应放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去感受文明融合之美。不同的文明各具特色,商周青铜文明透着两河文明的影子,唐三彩点缀着波斯风情,珐琅彩传递出中西文化交融的底蕴。
即使在科技发达、时空观念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当下,人类社会依然面临着许多未解之谜和生存的困惑与无奈。我想在人类文明负重前行探索宇宙的历程里,文明需要的是沟通与交流,而不是对抗与流血。也许正如中华文明曾唤醒西方文艺复兴一样,人类需要从不同文明里汲取智慧,以天人合一的朴实情怀,结束工业文明资源侵略与生态污染的悲歌,创造出令我们自己都感到震撼的文明之光。
中华文明自上古开始,就以人的需求出发,以仁爱之心的内核和推己达人的胸怀,采世界文明之精萃,钻木取火,点燃了青铜的光辉,幻化了土与火的精灵,奏响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交响乐,尽管其间有挫折与失败,但并不妨碍我们为先祖创造的灿烂文明而自豪,并对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与荣光再度聚焦了世界的目光,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