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当原来的方式失效时,尝试用另一种方式爱对方、爱世界
今天聊一个关于“关系”的话题。
话题的缘起是中午团队吃饭时,老师快结束前大致提到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发现你原来的方式已经没办法让它更好时,尝试着换一种方式来爱它。”
这话的背景是小伙伴的提问让老师觉得说有一种“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潜在的也是,“如果发现这样做依旧无法改变,可能最后就心灰意冷离开了。”
脑海里瞬间浮现两个人——
一个是某位同事:
之前看战略发言的时候,教授大致提到这么一句,“她觉得我们做得不好,发现无法直接推动我们改变的时候,她就自己探索如何做得更好,现在真的做出了一些东西……”
另一个则是我自己:
最开始我是在分公司,但是待了近一年后,当我发现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的时候,我觉得需要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视角了,于是来了总部。
后来再想,倘若那位同事和我都没有这样转换一种方式来爱这件事,恐怕我们也早就走了,毕竟,有些失望逐渐累积是真的会很消耗人的。
从公司的话题背景离开,也自然想到了另外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觉得用这个视角可能会会更加让自己柔和而不焦虑吧。
第一位是A君,认识多年的朋友。
有一段时间里我对他很失望,觉得完全不想和他联系,因为之前人生关键决策,我苦口婆心说了一晚上,但是最后他还是走了那条我们觉得最沉重的路,而我给他的所有建议,他最后都没有坚持下去。
所以大概会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吧,觉得既然你这样,那就没办法一起走了。
后来和另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无法选择那个更好的路,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果说自己真的把对方当朋友,也许可以考虑的是,尊重对方的选择,而后,如果对方还需要支持,就给到支持,而不至于说对方这次没有做出对的选择,你就觉得自己被辜负,从而远离他。
这大概也是换一种方式来爱对方吧,我不再要求对方按照所谓对的路来走,而是,即使你没能走在那条路上,但是只要你需要支持,我依旧尽力给到,我不再勉强,不再失望,我们也依旧是朋友。
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我后妈和亲妈。
虽然现在回想以前的一些事情依旧内心难以释怀,毕竟有的伤害与痛苦是真切的存在着的,不过随着时间往前,自己在不断成长,对于以往的一些事情以及对她们行为的认识其实多了一些视角与理解。
大概19年的时候,和当时的女朋友说到这样一句话,“有的时候发现,可能那时候后妈那样对我,倒不是说她故意要那么对我,而是她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就是那样,她只是在以她被教育的方式来教育我,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而非故意如此。”
当我想到这一层,内心忽然少了一些苦大仇深,倒觉得说,这么想的话,可能我后妈其实更不容易。
再往后时,慢慢也会摄受自己的心念——不再以对抗的方式看待一些事情,多了几分理解。
而对于我亲妈而言,大概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秉承着“改造”的思维,觉得什么什么是不对的,什么什么是对的,于是反复念叨,发文章也好,口头阐述也好,费了老大劲,半点效果没起,然后自己觉得贼烦,我妈也还是老样子。
慢慢我也发现这么一句话——“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大概觉得自己不能当神经病吧,加上慢慢也觉得说,我其实拥有了更好的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我能够以更好的方式来应对许多事情,但是,可能我妈不见得有这样的条件,更遑论说几十年都这么过的,指望着几次沟通能改变,不大现实。
所以后面的思路就成了,学习一些心理学技巧,在情绪控制和表达上站住,不再去怼我妈,做到自然表达。
最重要的是,不再试图让我妈改变。
毕竟,这有点像什么呢——你都成年人了,还怪家里没钱,不觉得这思想很有问题吗?
在这个比喻场景之下,你要是能多多挣钱,理论上以父母的折腾能力怎么也花不完那些钱。
而倘若你自己每次指望着父母多多理解你,这不等于指望着啃老吗,多没意思。
这么一转化视角,似乎人也轻松了许多。
虽然走起来费点劲,但是,至少觉得说,这是一条值得去走的路吧。
想来,这样一种转化视角的方式,其实可以用在更多的场景之下吧——
无论是关系中的人,还是真实世界中的事情、对象,我们都是有着自己原有的小我意识,我们觉得说某一种方式就是对的,就是爱你的方式,但是,不管怎么说,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就是没效果,就是没办法得到好效果,得不到对方的好反馈。
这时候能做的,也许就是收回自己的注意力来审视自己——这真的是唯一的方式了吗?
之前提到过的三个问题——
真的吗?
总是真的吗?
有没有例外?
用这三个问题五走一遍之后也许就会发现,其实有更多的视角,更多的方法来达成既定效果。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