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迷茫不安的大一,刚结束极度紧张的高中生活,对大学的“放养”无所适从,内心无处安放。不是想读的学校,不是想读的专业,不知道要不要拼尽一切去社团混一个职务,不知道要不要使尽浑身解数去争一个奖学金……
就在这样的时刻,我的导师推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我不知道是一本怎样的书,但总觉得光从名字来看,就是本有故事的书籍。粗读之后被吸引,一个不久于人世的老教授,最后的关头和他的学生相约星期二,谈论一些有关人生的课题。我不正需要吗?
书中的莫里老教授简直就是一个哲人。他是一个社会学教授,他一生教过许多功成名就的学生,但是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一个终身的教师。他告诉他的学生要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金钱吗?财富吗?无止境地获取只会让我们迷失其中,对于物质需求,只要满足自身需要就行了,再多一点就是赘余,毫无用处。到最后不过一抔黄土而已。
他说,不要向社会上层炫耀,因为他们照样看不起你,也不要向社会底层炫耀,因为,他们只会忌妒你。这是我相信的,与人相处,重要是不卑不亢,以生命本真状态示人,如此,才能得到同样的真诚相待。
作为“将死之人”,莫里将他的“善言”一一托付,死亡是什么样的感觉?你的身体开始萎缩,每天要别人为你擦拭身体,会觉得羞耻吗?善良的莫里老头说要坦诚,接受一切的生命状态,正视它,不必感到羞耻,不必害怕。他说,只有当你学会了怎样死,才能学会怎样活。
莫里是个可爱的老头,他以前上课的时候穿拖鞋、牛仔,随性极了。他建立自己的文化,小组讨论,和朋友散步,和人交谈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注视着你,让你知道你正在被关注,而不是不得身体在这里,而心到了别处。
莫里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彼此尊重,互相信任,愿意倾听……爱是一种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爱自己,更何谈去爱别人。
莫里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状态,“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也珍惜自己的每一个身份并为之负责,建立婚姻关系,为家庭负责,作为社会成员,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
莫里这个可爱、善良而又博学睿智的老头,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让我想上好一阵子,这是他“离开”前最后的忠告。作者因为老师的授课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追求那些他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他回学校念完了自己的硕士,做了很多之前放弃掉的事情,他开始试着过老师所告诉他的那种生活——他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种生活。
莫里老教授最后离开了,他最后的那些想法被自己的学生米奇,即本书的作者记录下来了,也许它正被更多的人翻阅,也许它正在悄悄改变某些人的人生。
如今,已经和这本书结缘四年了,此书切实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回想起来,大学里的很多次读书分享会都是在星期二,和导师的相处也像极了《相约星期二》里面的老教授和学生。导师带我一起做论文,讲给我许多生活箴言,让我一步步细行反思,为了成为一个最完善的自己而努力。离家去外地工作,非专业书籍我只带了一本《相约星期二》,除了聆听莫里老教授的教诲,还能在字里行间看到导师曾经教给我的,不求功成名就,但求一路走来一路学,不辜负这大好时光。
《相约星期二》是可以一直读一直新的书,希望我们都不曾辜负自己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