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详细解读本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特色。其中教学过程和教学特色是我将为大家重点解读的部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我们看到这是一篇学习字母y和igh的拼读类故事绘本,同时也是一首充满韵律的诗歌。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的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所以本课,教师在讲授字母y和igh的发音规律时,始终以绘本故事为依托,在情境下引导学生理解词汇的音形意,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出字母的发音规律。总结规律后,一起尝试看词能读,听音能写。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的韵律美,感受押韵词的用法,并最终延续故事的情景,运用押韵词填写新诗,并试着用押韵词自主创编新诗的结尾,达到学以致用。
二、文本分析
《Fly, Crane, Fly》选自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五集,体现了人与社会的主题。本文讲述了很久以前玉兔生活在极为寒冷的地方,每一个冰冷又黑暗的夜晚,玉兔都仰望着明亮的月亮,希望能飞到月亮上生活。于是,它询问每一个路过的动物如何能飞到月亮上。最终仙鹤不懈的飞翔,终于带玉兔到了月亮上,玉兔和仙鹤从此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作者试图通过仙鹤帮助玉兔飞上月亮实现梦想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朋友实现愿望,建立友谊。本文的文本结构及语言修辞为本文为记叙文,全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按照时间轴可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又回到现在时。其中,过去时的部分又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幕。全文在故事的开头,玉兔此时此刻正在月球上讲着自己的故事。从前玉兔住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渴望飞往明亮的月球。于是它问了每一个路过的动物,终于仙鹤可以帮助玉兔。到达月球以后,仙鹤的腿被拉长了,玉兔充满感激。在仙鹤的头顶留下了一抹红色的印记。如今我们看到湖边的仙鹤,那擎长的双腿和那抹红色的印记,象征着玉兔和仙鹤之间的友谊。
三、学情分析
根据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而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三年级的四十二名学生,年龄在八岁左右,是我区城镇学校的一个普通班级。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学生正处于三年级上学期。从一年级开始,每节课前三分钟坚持SSR持续默读,每周一次绘本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拼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最近发展区中潜在的困难为:一是学生对字母y和igh的发音并不明确,听音能写的能力较为薄弱。二是体会诗歌中押韵词的韵律美,并进行创编的能力也较为薄弱。
四、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一提取月亮上的环境特点及仙鹤帮助玉兔飞往月亮的信息,师生共建板书故事地图。二,找出押韵词,总结y和igh的发音规律,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三、联想其他还有y和igh并读作/ai/的单词,听音能写。以上三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运用所写单词完成书信,运用押韵词创编新诗的结尾。为了达成以上一二点教学目标,本节课设置了包含故事地图和拼读分类的板书。为了解决三四点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了梯度进阶,难度分层的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Pre-reading, Activity 1观察封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大问题,仙鹤和玉兔到底在谈论着什么呢?我们开启了前五幅图的图片环游。While-reading, Activity 2 图片环游一至五幅图提取信息。在图片环游的时候,老师去除了原文的文本,在关键词和故事情节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情,同时理解那些含有y和igh的重点单词的音形意,并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图片环游过后,Activity 3学生自主阅读六至九幅图,寻找仙鹤的变化。那么到底是谁帮助了玉兔?仙鹤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通过自主阅读后面的故事,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了整个故事后,Activity 4学生完整听故事音频,梳理故事的情节,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为接下来学习押韵词铺垫。Activity 5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与押韵词的特点,并找出诗歌中出现过的押韵词,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的能力。Activity 6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总结y和igh的发音规律,联想新单词和看词能读,培养学生的拼读意识和解码能力。学生可以熟练的朗读含有y和igh的押韵。此后完成Activity 7自主大声朗读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接下来,学生完成Activity 8学习任务单Task 1听音能写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并为接下来的任务二做准备。Activity 9学生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二,利用刚刚听音能写的单词补全玉兔写给仙鹤的书信,再一次梳理故事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用押韵词创编书信的结尾,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整张学习单任务一为任务二做铺垫。任务二中有分层设置,基本程度的学生补全书信即可,能力较好的学生尝试用押韵词创编结尾。
六、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依托语境,贯穿始终。二、以读促写,分层设置。三、深挖文本,体会韵律。四、板书全面,覆盖故事和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