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家境平淡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从小没有各种各样稀奇玩具围绕,倒被长辈和兄长的书生气质所染。
书大概可以算我的主要玩具吧,从各色漫画小人书,故事书,到文学经典,陪伴了我的童年青少年到如今青年时代,也最终会陪伴我走完人生吧。
我喜欢王小波的那句“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第一次看到,我就深表认同。是的,书籍可以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精彩的未知世界。生活中,大部分是平淡的,诗意是需要领悟生活再加以创造的。
我跟相熟的朋友会说,我拿起毛笔的年龄,比拿起铅笔的年龄要早,是这样的。拿毛笔之前,我拿的是蜡笔水彩笔,铅笔要削,老妈不放心。
记得我第一次拿起爷爷的毛笔涂鸦的时候,是四岁,横竖撇捺曲曲弯弯的“创作”,爷爷很是欢喜,攥着我的手,写了我的名字,而后给我初级练习的字帖,写那些一二三四五日月水火山石田土。
上小学了,学古诗了,放学之后合上书闭着眼睛背,爷爷考我诗中意思,给我讲诗中故事,比老师讲的还好。其实老师是我婶婶。
不久,爷爷给我一本唐诗三百首,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而且特别之处,这还是一本行楷字帖。我可以边临摹书法,边学习古诗。
古诗自然的对我有种吸引力,工整优美,意境深远。这和我对于生活中事物的细心和好奇是分不开的。池塘边垂钓,我会想起“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看到水塘里云光掩映,行云浮于流水,想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还没完呢,通水的沟渠,细细的流淌,水口格外的清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周末清晨登山拜香,晨雾迷茫山腰之上,石头小径通向快到山顶的庵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只不过,这里的人家,却是庙宇。夜晚,夜宿山顶,星光璀璨,仿佛近了许多,因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还高声喊叫,想惊动一下“天上人”。
热爱古诗,热爱生活,生活之中都是诗意。初生牛犊不怕虎,学了几首诗,就敢嚷着要作诗,晨起喂鸡,觉得鸡群里都是诗意,观远山中,慢吐吐挤出一轮红日,更是诗意,上学路过横跨小河的木桥,也有诗意。这些让我写出了许多打油诗一样的“作品”,放学之后,没羞没臊的大声“吟诵”给老妈听,老妈文化水平不高,但总是说“很好呀,要多写”。有这样的老妈可真好,不像小伙伴的家长,一脸不屑后,命令“去干活”。
这是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如今还历历在目。现在也还保留着读读诗词的习惯,作诗已经是不敢妄为了,年纪大了,也有羞有臊了的缘故吧。我不太喜欢刷微博,我更愿意在碎片时间,看一首古诗,或心中默诵一首古诗,不止唐诗,更不局限唐诗三百首。
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