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醒来,急忙起床把箱子寄存在酒店后出门赶路。
之所以寄存行李,是因为要去一个叫「小溪」的偏僻山村,「漫游家」在他的「湘旅游记」中对这个小村赞不绝口,称之为桃花源式的村落。更令我神往的是,据说小溪村上面还有一个叫「雨阳」的山村,没有公路,只能用双脚沿山间小道爬上去。如此艰难,可能还要在农舍中住一晚,带太多行李不方便。
需要交代说明的是,在昨天泸溪下船后,原计划是第二天早晨5点坐那条船原路返回沅陵,考虑到上船地点(不能称之为「码头」)很不准确,又是黑暗中,所以更改决定从陆路回沅陵,这样今天就可以赶往小溪。
黑暗中和小学生们一起挤在公共汽车里,孩子们鼓鼓的背囊上印「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口号的改良版。
鲁迅说过「必以己为中枢,亦以为终极」,「人各有己」,「个」应当是个别的、个体的人。北京大学退休教授钱理群的解释是,宪法规定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如果不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都享有全部权利,那种抽象的人民权利是没有用的。不过也有人士指出,近年多发生以伤害无辜方式报复社会事件,根源和个人主义抬头有关。黑暗里、颠簸中,看着孩子身后那六个字,信马由缰,胡思乱想着。
去凤滩水电站的乡村巴士离开县城不久,便沿酉水上行。酉水发源于湖北宣恩,横切武陵山区,流经重庆进入湖南,在沅陵汇入沅江。沈从文说酉水又称「白河」,「尾部如臀,大而圆」的「白河船」因此得名。如此造型,是因「酉水滩流极险,船必须经得起磕撞」。
除了险滩,便是清澈见底的深潭。「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陈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沿途所见和沈从文的描述有相当距离,水流如同山上的薄雾,不急不忙,缓缓前行,除了几叶篷舟、短途机动船,不见「白河船」的身影。这种变化相信和沅江上兴建的五强溪电站有直接关系。
不过河对岸的景色确实迷人。山峦被薄纱般晨雾裹绕,高低错落的山峦起起伏伏,形状各异,横向相连,纵向小山依着大山,仔细数去,大致可以看到五个层次。山谷墨绿植被中偶尔出现几处白色的农舍,感觉那是远离尘世的仙境。不过到了近处,可能又是另一番情景。
2018年12月20(1)
刊载于2019年4月13日香港文汇报
新记:前往凤滩途中,经过一个叫“乌宿”的小镇。
沈从文在《白河流域几个码头》言及:“由沅陵沿白河上行三十里名‘乌宿’,地方风景清奇秀美,古木丛竹,滨水极多……”
中国有“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说法,“二酉”就是乌宿的二酉山,山上“二酉洞”是读书人毕生向往和追求的地方。
三个月后,与刘君同行,渡过酉水河,攀上二酉山,观赏二酉洞。
顺带一提的是,沈从文的九妹(沈岳萌)患病后与乌宿一渔夫(另有说法是泥瓦匠)成家,住在河边一条破船上,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饥荒,成为沈从文心中“三个烧红的故事”之一。
2019年10月15日,与周君再到二酉山,又有新发现(后有专文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