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渡口那片海

渡口,曾经是青岛市区和黄岛开发区之间唯一的联系。

三十年前,随着开发区建设,渡口应运而生。从那时起,在后海栈桥从老电影的镜头中消失的地方,她伴随这座城市,听了三十年海浪,渡了三十个春秋。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后海的一天伴随着汽笛声度过。当第一声汽笛划破了清晨的寂静,天不亮就出门的小哥带着一份当天的《半岛》,跨过朱红色的吊桥,奔向四十分钟的颠簸旅程。

汽笛声是后海人的时钟,汽笛声融进了后海人的血脉。晚上六点的汽笛声带着从前湾港、发电厂、造船厂回来的小哥小嫚靠在渡口码头上。那时的夜,就是小哥越过四川路的铁门,走过滋阳路的兜兜转转,飘过第五人民医院的路旁,一个不经意,就是前海的华灯璀璨,就是中山路的十里洋场。

夜里的码头是后海人的天堂。奔波了一天,有这码头的海风就够了。后海的孩子,谁没在码头踢过足球,谁没在码头学过单车,谁没在码头捉过迷藏,谁没在码头听过海浪。直到最后一班渡轮靠上码头,才依依不舍地被各自家长领回家。当最后一声汽笛响过,后海的一天才宣告结束。

走江湖,闯码头。码头和江湖,从来是分不开的。渡口,也有自己的江湖。电影《硬汉》里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渡口的吊桥上与假票贩子搏斗,现实中的小哥在这码头上教训过出言不逊的外国留学生。这是青岛的江湖,小哥的场子,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渡口啊,看过后海人潮如织,看过前湾港桥吊林立,看过三码头军舰挺拔身姿,看过小港万家渔火。

胶州湾的潮水涨了又落,踢球的孩子已是半大小伙。

三码头的军舰换了一茬,赶渡轮的小哥已有了些许白发。

渡口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个春秋。后海人享受着渡口码头上的海风,渡轮记得小哥们奔波的模样。没有人想到它会消失。直到——

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海底隧道正式通车。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声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车辆涌进隧道的入口。但是渡口呢?这里不再有车水马龙,不再有人潮如织。坐惯了平坦的隧道,没有谁再愿忍受风雨飘摇。曾经在胶州湾两岸来来往往的渡轮,一艘艘奔向异国他乡,去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金茂湾繁华的观海广场修建之后,老后海人也渐渐忘记了渡口的码头。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地标终究在城市的发展中成为过眼烟云,消失在四川路斑驳的大铁门后,隐匿在泛黄的旧报纸里,飘散在模糊而又凌乱的记忆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李洋是一位很善良的水手,和他...
    风里的话阅读 3,459评论 1 13
  • 一次逃离 去年我大二,校园生活步入浑浑噩噩的正轨。 我理所当然参考过身边同学的一般行为,比如有人见天玩儿游戏;有人...
    梦枕貘枕梦阅读 1,319评论 0 2
  • 如果说以前的胶州湾是一个聚宝盆,这么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胶州湾物产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有利条件。从空中俯视,就像...
    如是斯文阅读 3,304评论 2 10
  • “喂,你是.....”海未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动作间脚底救生胶筏带起哗啦哗啦的水声紧接着又掩进浓墨般粘稠的海平面...
    Azure_潮生阅读 4,728评论 0 6
  • 轮渡对于老黄岛人而言,似乎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在胶州湾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未建成之前,来往青岛和黄岛的交通...
    野菊不野蛮阅读 7,92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