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DISC做不一样的管理者——记DISC双证班学习后(4)

上完双证班已经4天了,但双证班所分享的内容实在太有冲击力,以至于这几天睡梦中都在念叨着DISC。再加上每天都有负责任的助推提醒,及可爱的小伙伴不断的输出分享,让我不得不去改变,去成长,实在不敢掉队!

 01任务介绍

今天一早收到助推的任务提醒是:看海峰老师的红宝书,而后输出自己的感悟。说实话,我极力推荐每位想了解DISC的人去读一读这本红宝书。当你认真读过整本书后,你就真的相信了封面上的话,“用一本书的价格买回一堂高品质DISC培训课”,因为里面的内容就是当天面授课的精髓,所以要认真研读每一页,每一句话。而我非常感谢今天这个任务的设计,因为它让每位小伙伴有机会从自身的角度去观察、体味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从而相互之间找产生共鸣,迭代已有的认知,从而加速对DISC的深入学习!

02 我的感触理解

 我今天觉得感触较深且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认识不等于了解,认识只能管理付出,而了解才能激发投入”。理解这句话对管理者尤为重要。因为团队大多是由差异化的个体组成,如果管理者对下属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就很容易以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工作的分配、检查、监督,而这些管理动作并没有结合下属的特质及专长,后果可想而知。 假如现在你是一个高DC的领导,你的做事风格会倾向于以结果为导向,更多的关注事而非人,同时关注细节,寻求严谨,那么你的行为风格会落在下图红蓝所示区间,同时假设你不了解你下属的特质。

那么你在团队管理中将面临以下挑战:

 1, 团队风格单一。因为你在选择团队成员时会倾向于同样DC高的员工,而你们行为风格一致,有共同的舒适区,同时这样的员工也愿意加入,日后他跟你的互动也是舒服的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而你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会不自觉的给此类员工更多的关注或资源分配。这样团队中原有的行为风格落在其他区域的员工会被慢慢的淘汰或流失掉。

 2, 冲突在所难免。同样的特质不仅意味者同样的行为风格,同时也意味着同样的内在需求和关注点,如果不了解这些特质的人,仅凭感觉去管理他们,你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在控制欲望方面,他们需要的是你给与更多的授权,更多的信任。但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控制欲”,那么你的高D的下属们,需要不断的配合你,进而调整、压抑自己的D。而高C的人总会与你的思维逻辑或证据挣个高下,长此以往或许下属会转变为S型的人,而这样的人根本不是你“中意的人”,最终也会被淘汰。而那些不能压制自己的下属则会选择离开。

 3, 团队文化畸形。因为你团队人员特质的单一化,有可能你塑造的团队或企业文化很容易走向“就事论事”的极端。即使你的下属中有S型的人,即倾向关注人的感受,而这种关注可能在向你提交的方案中展现。而你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看不到他方案的初衷,就会认为他的方案有问题予以忽略。而此时的下属可能会认为你们“价值观”不一致,继而引发“道不同不相与谋”的结果。那么就事论事的文化氛围成为主导。

4, 团队氛围沉闷。因为团队风格的单一,及你对DISC特质的不了解,你的下属中很难有I型的人存在。即使存在,也会被你给他贴上“张扬,没耐心,不稳重”的标签,进而你会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他的行为或提案是否合理、严谨,那么你的下属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最终也会离职,而一群高DC的团队该是多么沉闷无聊?

所以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了解自己很重要,了解下属更重要。一旦你懂了下属,看到他的特别之处,在沟通中更好的调节自我,你的团队才能多元化,才能走的更长远。因为在团队或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特质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同一阶段某个特质会非常重要,特别强,但不会一直只是这一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周末。 下午小雪妈妈上网购买的桌贴到了一卷,大家商议,趁今天周末,趁学生不在,去学校贴。 于是,几个家长带锤...
    祁小绎心阅读 6,049评论 2 5
  • 暑热似乎已远去,凉爽的天气让我们感到无比舒服。 这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看着那满地待收的...
    万儿阅读 864评论 0 1
  • 从15年开始准备,16年正式参加第一次研究僧入学考试,从进入复试被刷,到第二次备考没进入复试直到现在的2019年...
    如树如书阅读 1,794评论 0 0
  • ①谈判成功的前提,是要关注对方的需求,让对方满意,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分析,判断对方的核心诉求和延展需求,然后推断出...
    CEPRocky阅读 3,582评论 0 0
  • 微信朋友圈的强大,就一个早上的时间,朋友圈被我发的那则寻人(姑姑)启事刷屏。 几个好友纷纷打电话来...
    剑秋o阅读 3,712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