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班路上的汽车电台,换掉男女主播的无聊调侃,偶然发现了一个调频,只放年轻人喜欢的歌曲,更准确的说是我这种85后年轻时喜欢的歌曲,一首首都能让我跟唱起来。
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飞儿乐团的《Lydia》,五月天的《欧买噶》还有花儿乐队的一首老到我都叫不出名字的歌曲,但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还是跟着唱了。
我记得那个时候还没有《嘻唰唰》,花儿乐队还喜欢唱些温柔一点的歌,不去计较抄袭不抄袭来的,好听就可以。那时我的MP3最多也就存十几首歌,却反反复复听不够。
前桌的男生总喜欢在体育课的时候借我的MP3去听,毕竟那个时候的MP3还是个稀奇玩意儿,又或许是他也喜欢听我下载的那些流行歌,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花儿乐队,东方神起……那些充斥着我们整个高中的歌曲,在小小的MP3里被传来传去,后来我干脆让他带回家听个几天再还我,也是在那时建立起了革命友谊。
起初我对他的印象只有寥寥几个词——个子不高,会吹单簧管,容易害羞...而我的同桌跟他是邻居,总会跟我讲许多关于这个男生在学校外的与众不同的魅力,比如很绅士。我觉得理所当然,从小学乐器的男生身上总会带有儒雅的气质。他坐在我的斜前方,没事跟他调侃的时候也不愿回头,但我依然能从后面看得到他笑起来鼓鼓的苹果肌。
直到毕业季,听说他因为单簧管吹得好,考上了北京的军校,全班同学都很佩服他,我也是在偶然的一次捣鼓中,才发现我的MP3里多了两段完整的单簧管录音,应该是他平常在家常练的曲子。
心里一阵暖流经过,用现在的话说是被暖到了吧,那个年代对一种感情含蓄地表达,无关爱情,也不必说你好再见,或许就是电影里说的“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