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据我所知,至少有两个影视剧的版本。一个是周润发的电影版本,另一个也就是今天我要说的电视剧版本。
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拍摄于2009年,由陈数和黄觉主演。关于陈数我之前了解得并不多,只是在去年或是前年因为电视剧《和平饭店》才见过几张她和雷佳音的剧照(没看具体剧情),可是当时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好,虽然看得出妆容精致,服装精美,但是那种尖尖的下巴和脸型让我感到非常不友好, 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尖嘴猴腮,一脸刻薄相“。
但是某一天看到了陈数在《倾城之恋》中的扮相,那时她的脸型还没有这么尖,比较圆润些,妆容没有这么精致,却更显淡雅,整个人气质也显得不一样,我的脑海里顿时冒出一个词来:大家闺秀。陈数因为饰演白流苏曾经被赞为“穿旗袍最美的女星”。
毕竟是张爱玲写的经典著作之一,《倾城之恋》这本书的名字我还是听过的,虽然那时一直没看过。刚听到这个名字,我内心是有些嗤笑的:一方面觉得这个名字真的很俗很俗;另一方面,谁的恋情能被称作倾城之恋?是不是也太过自恋了些?很久以后,看过小说才明白为什么。没看过小说的可能不容易理解,放原著的简介上来吧。
“《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狂轰滥炸,生死交关,牵绊了范柳原,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够了,如此患难,足以做十年夫妻。”
所以原著叫《倾城之恋》其实不是自恋,反而烘托出一份苍凉。
09年到现在快过去十年了,画质方面自然有些渣,不过我觉得以前的画面更有年代感,现在的电视剧虽然画质清晰了很多个档次,但是却容易让我很难去设想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比如之前看《金粉世家》,画质也渣,但是年代感很强,让你觉得这就是民国时该有的样子。有阵子我沉迷于《云胡不喜》时,对主角所谓的原型——张学良的事迹有了浓厚的兴趣,便去找了《少帅》电视剧来看,画质真的很清晰,但是却很难让我有年代的代入感。也不是说画质渣就会有代入感,画质清晰就难代入,应该说是某些其他超脱于画质的东西不一样了。
电视剧《倾城之恋》的开场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陈学兵饰演的唐一元出身商贾之家,陈数饰演的白流苏则出身名门望族。虽然白家开始走向没落,但是书香世家的底蕴仍然是商人所羡慕的,在徐太太的撮合下,白家和唐家开始结亲。去拍结婚照时,唐一元出门前本来是要穿西装的(商人家庭有钱,讲究时髦),被小姨娘点醒“白家是老派世家,白小姐肯定穿旗袍的,穿长袍马褂才搭”,到了照相馆,只见白流苏果然穿了旗袍,媒人看两人都穿的华服,赞道真是和和美美。
中间的台词也显得几方暗流涌动。唐一元还未到照相馆时,媒人准备了新衣服给白流苏,说道:“我知道你们白家不比以往,这套新衣服就当是我送给你的。”
——白流苏答道:“徐太太,我嫁人的衣服还是不要了。“说完脸低头偏向了一边。
——徐太太:“哎呀,我这人就是不会说话,这衣服呀是根据你的尺寸做的,唐公子是西派人物,你穿这个,搭配得很。'
——白流苏笑着答道:“唐家是西派人家,我们白家也是簪缨之家嘛,再说,要依也是他依着我才对。”
配合主角的神态、举止,你会发现一个独立、好强、又知书达理的白家小姐形象呼之欲出。
原著里是没有这一段的,电视剧和原著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电视剧的前面一半的集数是编剧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添加的。小说的开头是直接白流苏离婚后回到了娘家,关于她和唐一元的故事更是寥寥数笔带过“只听得她那前夫死于肺炎“,电视剧中白流苏和唐一元的故事占领了集数的一半,前半段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白流苏和唐一元的婚姻,另一条是范柳原和洪莲的爱情。洪莲是编剧杜撰的,对于这个我倒是不怎么喜欢,虽然编剧的用意旨在塑造一个痴情的范柳原,但这种因为痴情于前任,后来把感情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这种设定真的让人很反感。
唐一元是个浪荡公子,婚后没多久就对婚姻产生厌倦,继续婚前的浪荡行迹,辗转各大舞厅赌场中,夜不归宿。白流苏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封建旧礼教下的女子,自然看不惯此种作风,于是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唐家为表示强硬也坚决不准唐一元去道歉接回白流苏,白流苏便在娘家住了一阵。
在娘家的日子里,白流苏心里其实希望唐一元来接,虽然她动怒于唐一元的所作所为,但毕竟结婚时间不长,还不够深刻地去了解唐的禀性,她还没对唐一元彻底失望。
许是娘家的日子太过无聊,许是唐一元对舞场的留恋让白流苏对昔日所瞧不起的舞厅产生了好奇,又或许这里面动用了小心思,白流苏典当了首饰,买了件舞服,又巧手改造一番,报了班学习跳舞。
结果应该想得到,唐一元好巧不巧就看到同在一个舞厅的白流苏,而且此时白流苏的舞伴是别人。事情就很俗套了,唐一元醋意大发,第二天接回了白流苏。但毕竟大户人家的闺秀现身于舞厅,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权衡之下,两家无话。
这一段有点狗血,但出于一个看客的心理莫名看得有点暗爽是怎么回事?好吧,其实狗血只是一个方面,它还为以后范柳原邀请白流苏跳舞使得白流苏大放异彩埋下伏笔。
范柳原和白流苏共舞是原著中也有的情节,也正是由于这个,书中的范柳原才开始注意到白流苏。
后来唐一元做的一系列事情彻底让白流苏对他失望,白流苏终于同他离了婚。
盼星星盼月亮,男女主终于见面,初次见面是这样的情景。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第18集”是我刻意没截掉的,他们在这一集才正式相遇,全剧36集)
女主当时有事走得急,差点撞上男主的车。剧中后来的解释是这样的,男主在女主的身上看到了前任的影子,话说前任长这样↓
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在白流苏两次远赴香港浅水湾酒店与范柳原心意试探到暧昧切磋,最后因为战争的催化终于成婚。
这个剧情也是原著大段篇幅描写的重点,只是原著中的白流苏更现实些,是以一个“赌徒”的心态想要范柳原同她结婚,说白了,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范柳原的钱。电视剧淡化了这些物质成分,更加凸显的两人的爱情。不作比较,就当做是两个东西来看吧。不过电视剧在白流苏第一次奔赴香港浅水湾酒店这个部分真的描写得特别有韵味,原著台词在这里也很多没有改动。
“这天,在深夜里,她已经上了床多时,只是翻来覆去,好容易露了会,床头的电话铃突然朗朗响了起来。她一听,却是柳原的声音,道:“我爱你。”就挂断了。流苏心跳得扑通扑通,握住了耳机发了一会楞,方才轻轻的把它放回原处,谁知才搁上去,又是铃声大作。
她再度拿起听筒,柳原在那边问道:“我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么?”流苏咳嗽了一声再开口,喉咙还是沙哑的。她低声道:“你早该知道了,我为什么上香港来?”柳原叹道:“我早知道了,可是明摆着的是事实,我就是不肯相信。流苏,你不爱我。流苏道:“怎见得我不?”柳原不语,良久方道:“《诗经》上有一首诗――流苏忙道“我不懂这些。”柳原不耐烦道:“知道你不懂,若你懂,也用不着我讲了!我念你听‘死生契阔一一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流苏沉思了半响,不由得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柳原冷冷的道:“你不爱我,你有什么办法,你做得了主么?”流苏道:“你若真爱我的话,你还顾得了这些?”柳原道:“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要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東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烟就是长期的…一一”流苏不等他说完,拍的一声把耳机掼下了,脸气得通红。他敢这样侮辱她,他敢!她坐在床上,炎热的黑暗包着她像葡萄紫的缄毯子。一身的汗,年痒的,颈上与背脊上的头发梢也刺恼得难受,她把两只手按的玲在思上,手心却是冰冷的。
铃又响了起来。她不去接电话,让它响去。“的玲玲……的铃铃……”声浪分外地震震耳,在寂静的房间里,在寂静的旅社里,在寂静的浅水湾。流苏突然觉悟了,她不能吵醒整个的浅水湾饭店。第一,徐太太就在隔壁。她战战兢兢拿起听筒来,搁在褥单上。可是四周太静了,虽是离了这么远,她也听得见柳原的声音在那里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柳原道:“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是政瑰,也许不是。”他不再说话了,可是电话始终没挂上。许久许久,流苏疑心他可是盹着了,然而那边终于扑秃一声,轻轻挂断了。流苏用抖的手从海单上拿起她的听筒,放回架子上。她怕他第四次再打来,但是他没有。这都是一个梦――越想越像梦。”
这几通电话,充分体现了双方的相互试探、暧昧与斗智斗勇。
电视剧中的电话剧情是这样的:深夜,在酒店房间休息的白流苏等着范柳原的电话,又产生了幻觉,幻想范柳原出现在她的身边,就在流苏要投入他的怀抱的时候,猛地回到现实,电话没有响,流苏深感失望。范柳原此时也守候在电话机旁,但他并没有像白流苏那样焦虑,他思考着,然后从容地睡了。
电视剧中的情节,除了电话那个剧情,我最喜欢的就是下面这里了。白流苏急着回上海,但是船票紧张,一时回不去。白流苏一个人看雨,范柳原带着印度公主故意在流苏面前出现。白流苏在这里说了一句“最是风雨故人来”。
而后来白流苏坚定地想要和范柳原在一起再次来到香港时,范柳原就是说的这句话。
后来,一座城市的失守,终于成就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