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介绍了解决问题所需的7个核心理念、4种核心能力和7个思维转换。
#作者:顾淑伟、奉湘宁母女
一、问题是什么?
问题 = | 现状 - 目标 |, Problem = | Current situation - Target |,即现状与目标的差距(delta,Δ)
每个问题背后都对应着你的目标、你的需求、你改善现状的愿望。
二、在问题面前,我是谁?
通常人们会认为自己是“问题的受害者”或“问题的制造者”。
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位卓越的“问题管理者”。
解决问题 = 方法+技巧+心智+视角+思维+勇气+信心。
三、问题很多,是我不够好吗?
“有问题”的反义词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什么都不做”。
四、解决问题前,我要准备些什么?
状态(status)、环境(where)、时间(when)、初心(why)、原则(How)
从确定问题到找到解决方案一般需0.5-2h。
五、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
情绪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Ellis创建,B是我们管理情绪的入口。
A(activating event):诱发性事件,即问题;
B(Belief):针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Consequence):情绪结果;
找回美好情绪:用“金色信念”取代“灰色信念”。
灰色信念:消极、被动、僵化的思维;
金色信念: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思维;
当金色信念成为脑子中的“默认设置”,便真正成为了问题管理者。
六、DIY自己的“情绪管理工具包”
情绪管理工具包即在一个卡片上列举6个平复情绪的事情;
当情绪来临时,暂停6s去执行情绪管理工具包里的事情,让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七、更新换代口头禅
棒呆了词汇卡:主动强化自己的美好感受,放弃使用“不错、还行、挺好”这种词语;
敢于快乐、大胆表达;
Jim Rohn:幸福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你希望的那样,幸福是你设计的结果;
八、把所有问题摊在桌面上、选出“问题之王”
1,使用问题清单
《城市词典》:过度思考是搞砸所有事情的最佳方式;
将工作/生活中的每一项挑战都填入问题清单,按紧急/重要程度分类,当问题被解决,状态从open变为closed。
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个人成长、身心健康、家庭建设等等;
远一点儿法则:不用把问题压缩到一天解决,而是用一段时间去平摊这个问题,有些问题时间久了自然也有答案;
2,问题排序
紧急重要模型:把问题按紧急/重要性分类,在4个象限上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问题。
紧急的判断标准:DDL。
重要性的判断标准:根据自己的价值罗盘去判断。
价值罗盘的维度:健康、外貌、名誉、兴趣、财富、成长、成就、职业、权力、休闲、家庭、社交、自由、新鲜感、认可、信仰、爱情、安全感;
紧急问题不一定重要;
要事优先原则: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很多人每天花90%的时间处理紧急问题,只有很少精力去解决重要不紧急问题;
Dwight Eisenhower:重要的事情通常不紧急,紧急的事情通常不重要。
目标是事情数量变为“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则说明紧急事情少,工作游刃有余;不重要不紧急的问题尽量放手,不重要紧急的问题尽量忽略,忽略不了则交给他人解决。
3,筛出影响全局的“问题之王”
问题之王的优先解决会直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九、没有敌人、每个人都是盟友
1,解决问题需要谁:再有能力也不能单打独斗。
与问题有关的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资源,解决问题不是搜索“罪犯”的过程,而是寻找“盟友”的征程。
2,从我解决问题,到我们解决问题
寻找问题之王所有的相关人:
step1:画出问题所有者;
step2:列出关系人,以问题所有者为中心,列出其他关系人,并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step3:找到重要关系人,并用红色圈出;
3,推动问题解决的不是权威,而是关系。关系指的是人与人的连接。
4,了解团队中成员的需求,用关系人需求表进行打分,分为“我实际上给Ta的”、“我认为Ta需要的”、“Ta认为自己需要的”,然后在每一个需求上打钩。
十、拆解问题
1,别把观点当事实
A,描述现状应在事实层面描述,而非基于个人观点形容现状;
B,善用观点与事实描述表,把观点和事实分开,例如“经常迟到”是观点,“这周迟到3次”是事实。
C,观点是对人、对事、对问题的看法、判断、评价,受到个人立场、价值观、信念、态度、情感、知识、经验、判断能力、所受环境的深刻影响。
D,事实可以被证实或证伪,容易让人达成共识,影响力很强。观点则影响力较弱。
E,价值判断(应该、不应该、懒惰、勤劳、好、坏)、表示程度(很、非常、往往)、表示感受(讨厌、喜爱、闲)等描述常出现在观点描述里。
2,不要让负面标签束缚自己
A,如果为自己贴上“没毅力、能力差、情绪化”的标签就容易束缚自己;
B,白熊效应:越试图避免想起某件事,越容易想起这件事;
C,不去抵抗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是盯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3,把问题展开,细化和量化
A,问题的拆分遵循“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问题不重叠、不遗漏地拆分开;
B,细化问题后,继续量化问题,比如说工作忙的问题,把工作内容拆解,每种工作内容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可以看出问题在哪,从哪开始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C,对于有些难以量化的问题,可以采用“1-10标尺法”,例如对睡眠质量、自信程度等打分就可以从1-10进行打分;
D,从自己能掌控的问题开始,从简单易行的问题开始,从容易见到成效的问题开始。
E,不要让你不能做的事情,干扰你能做的事情。——John Wooden
十一、问题背后藏着目标
1,确定到问题之王——>找到关系人——>明确现状——>解决问题
A,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问“为什么”转变为问“要什么”;从问题思维转为目标思维;
B,思考藏着“问题之王”背后的目标是什么?
C,目标不是越多越好,大胆剪掉你的“蓝莓枝”。
D,巴菲特的双目标清单系统(two-list system): To do list & Avoid at all cost list。尽可能避免去追求某些目标,和努力实现重要目标同等重要;
2,目标太多,无法聚焦
A,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在决策时突破沉没成本的束缚,聚焦于对自己真正重要的目标;
B,对一些目标来说,不去实现它就是成功;
C,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大学》
3,目标有时候需要转向
A,例如“涨工资”的目标没实现,可以停下来想想是否可以把“提升收入”作为目标,这样有更多的实现途径;
4,平衡目标
A,不要让目标倒向一遍,比如过于追求事业,或者教育;
B,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自己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
C,健康、家庭、成就,三个方面可以作为目标,分别对应生理需求(第一层),安全、归属、尊重需求(第2-4层),自我实现需求(第5层);
5,目标符合SMART原则
A,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时效性);
B,SMART原则是现代管理学之父——Peter F. 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到的目标管理办法;
C,方向优于速度,运用5min的智慧:每天多运动5分钟,或者早回家5分钟,把大目标拆解成最小、最容易执行的单元,再和时间做朋友,耐心等待变化的出现;
D,KSME体系:Knowledge知识,Skill技能,Motivation动机,Environment环境,这4个方面;
E,KSME的几个核心理念:人人渴望成长、人人都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方向永远优于速度;
6,距离目标还有多远,delta的推力
A,delta越大问题越严重,如果不干涉,最终的代价会令人难以承受;
B,目标是拉力,代价是推力;
C,如何保持对目标的初心,5种办法
a, 有仪式感地确认目标:比如说给家人、朋友听;
b, 把目标放在离眼睛不远的地方:经常看到的是目标,而不是困难;
c, 每天花2分钟,提前体验目标实现的喜悦;
d, 回顾自己曾经战胜的挑战,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又不是因为困难重重而心生畏惧,而是因为心生畏惧才困难重重;
e, 尽可能让过程变得美好;
十二、制定精准的解决方案,让目标顺利实现
1,相信自己的潜能足够,只需排除干扰
Performance(表现)= potential(潜能)- interference(干扰),P=p-i;
排除干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涉及4个方面,即KSME,K(Knowledge)、S(Skill)、M(Motivation),E(Environment);
表现P=f(K,S,M,E)
K:专业知识、通用知识
S:通用能力(情绪管理、健康管理、高效沟通、倾听的能力等)+专业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等)
M:内部动机(自身对事情的高度认同)+外部动机(外界的激励)
E:政策、资源、场地、时间、经费、流程、制度、工具设备、人际关系、氛围、文化、支持与协作、指导与反馈,etc;
现状 ——> KSME ——> P=p-i ——> 目标;
2,不追究原因也可以解决问题
谁制造了干扰?到底该怪谁?谁的错误?
不追求谁的错,不再追问原因,而是直奔方案,不纠正过去的错误,而是校正未来的道路;
3,6顶思考帽思维方法(Edward de Bono)
蓝色帽:负责引导大家同时换帽子,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得出结论;
黄色帽:提出积极观点,关注“好在哪里”;
白色帽:不带评价性质地陈述问题,关注事实与数据;
绿色帽: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关注可能性;
黑色帽:提出质疑的看法,关注缺点和风险;
红色帽:对方案进行直觉判断,关注个人感受;
4,和人的关系
生活中的问题大致分3类:实际问题、情绪问题、关系问题;
无法改变一个人时,可以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良好的关系来影响对方;
真心欣赏他人,欣赏既不是表扬也不是吹捧,表扬是自上而下的,背后是“居高临下”式的评价,吹捧是自下而上的,背后是技巧式的讨好和奉承,而欣赏是一种“平视”是赞美和祝福;
没有人能够通过指责他人获得幸福;
赞美需要具体、真诚、正式、及时;
5,聆听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也最稀缺的能力之一
多听、少说;
沟通时注视对方;
不在对方说话时想着自己一会儿如何提问或回答;
不随意插话、打断对方;
不轻易下结论、不急于提建议;
适当重复对方说过的一些语句;
聆听过程中多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回顾;
6,解决关系问题所需的3项核心能力:欣赏、信任、聆听。
十三、落实行动计划
1,谁想解决问题,谁先改变,而不是谁有错、谁先改变。
作为问题管理者,改变自己,而不是等待他人改变,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办法;
君子求诸己;——(论语 卫灵公)
2,有效行动计划
包含5W2H方面:What, Why, How, How much, When, Where, Who。how much是计划用多少资源来落实?
需要落实的行动无论多小都列在表格里,不能靠记忆,也不要通过口头传递;
行动——责任人——拟完成时间——是否完成;
3,PDCA循环(Walter Shewhart)
对行动计划进行管理的一个实用工具;
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Act-处理;
Act是采取行动、管理刚刚回顾的结果;
十四、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
1,七步法
(1)确定问题;
(2)梳理关系人;
(3)明确现状;
(4)明确目标;
(5)明确差距和代价;
(6)制定解决方案;
(7)拟定行动计划;
2,7个步骤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A阶段:(1)+(2),确定问题阶段;
B阶段:(3)+(4)+(5),分析问题阶段;
C阶段:(5)+(7),解决问题阶段;
3,7个思维
从紧急到重要;
从要素到关系;
从观点到事实;
从问题到目标;
从原因到方案;
从对立到共识;
从裁判到伙伴;
4,4种核心能力
欣赏、信任、聆听、改变;
5,7个核心理念
人人皆有所长;
人人都渴望成长;
人人都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不做裁判做伙伴;
问题就是机会;
方向永远优于速度;
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6,总结
身份:问题管理者;
KSME状态:7个思维模式、7个核心理念、4种核心能力;
KSME问题解决地图: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及系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