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到年底,一年一度的flag,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完成了自己年初定下的目标,又有多少人,现在的目标跟年初的目标是一致的。
对于目标,我们常常是又爱又恨,而达不到目标的原因,也是层出不穷。
其实,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可以说,是“目标感”比较差的。
首先,你定下的目标,是基于什么原因?
试回想一下,自己最近定下的一个目标,过程是怎么产生的?
比如,有的人因为看到好看的衣服,希望自己可以穿上它,于是想要减肥,目标是变美。
而有的人,同样是想要减肥,但是她的目标,是获得健康。
你觉得这两个目标,是不是一样的?
看起来都是减肥,指向性却不一样,然而,它们都属于回答“为什么”的范畴。
还有人的减肥目标,是每天少吃一顿饭,它回答的是“怎么办”或者这个目标“是什么”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每个目标,都有为什么和是什么,是总目标是具体步骤的关系。
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但是你不妨仔细回想,自己在这个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以及实施过程中,反复出现的,是关于这个目标哪方面的问题?
这其中存在思维惯性。
有的人定下的目标一直达不到,不是太困难不符合现实,而是只要提及这个目标,潜意识回答的都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却很少关注在“是什么”或“怎么样”的层面,于是目标无法落地,自然达不到。
还有人是个优秀的执行者,身体力行,说干就干。但是常常修改自己的目标,以至于做着做着,完全忘了自己当初因为什么而开始。
这样的情况,都缺乏“目标感”。
真正有目标感的人,懂得识别自己的思维惯性,在不同的场景中,切换自己对目标的关注层面,从而获得良好的持续性。
比如,制定目标时,除了有总目标进行宏观把控、调动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激发动力之外,还应该意识到,达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做的事情,可能遇到的障碍,在实施层面的具体规划等。
而落实到每月每周的目标里,倾向于关注具体行动的完成情况,并设定启动装置,帮助自己养成习惯,等等。
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观察,捕捉到自己目前的状态,及时调整切换思路或状态,才能确保自己的良好状态,一路朝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