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他老人家如果还活着,今年该过80整寿了。
当然,以他老人家的处事风格,估计是活不到那么久的。至少我一直认为,他的结局,于他自己而言,算是死得其所了。
古龙走了30多年了,可他的作品,却从没离开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男人们,从小男孩,到老头子,都陷在他的世界里。
很多人这么说:金庸写的,是武侠,古龙写的,是江湖。我认识的喜欢古龙的人,一般也都爱喝酒。尤其喜欢酒酣耳热聊古龙。几个大男人,在一个小酒馆,他们脸上的快乐,实在是别处再也见不到的。
读过古龙的人都能看出来,他的小说完成度和逻辑实在都有问题。古龙自己也说:“只要写出一点东西,就要马不停蹄拿去换钱。”所以他是没什么心情和时间在乎别的的。真正写完并且结构完整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是第一。其他嘛,陆小凤前几部,七种武器某两部,楚留香第一部。差不多了。
但读古龙的人,不在乎这些。读金庸读的是情节,但读古龙,读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沉浸感,一种人在江湖的感觉。
古龙是用起兴的高手,他太善于营造一种氛围。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开头: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寥寥几句话,江湖的感觉立刻就出来了。当然了,有人问,这几句话写在一段不行吗?可能还真不行,一是古龙刻意追求一种散文诗的氛围。二是,当时稿费是按行数给的。
但这种风格解决了金庸梁羽生小说大段大段给读者造成的阅读压力。让整个叙事变得非常简洁与明快。后来亦舒承认自己的写作有学习古龙的成分,是古龙教会了她可以在写作中追求一种速度感。
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公众号都开始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来吸引读者。比如你看,我这篇文章,就是在刻意模仿古龙。
散文诗式的文笔,效果是什么呢?一唱三叹,抒情感慨,很容易把读者带入他的感情里。所以古龙总能给我们留下许多名句: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寸心之争,生死忘矣。
笑得甜的女人,将来的运气都不会太坏。
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永远陪着另一个人。人与人之间无论相聚多久,最后的结局都是别离。不是死别,就是生离。
与我而言,这些句子,让小小的我第一次朦朦胧胧明白了什么叫语言的味道。小时候背的那些唐诗宋词,说实话,只是死记硬背。直到读了古龙,才把那些句子品出味道来。再后来读到王小波说的诗意的世界,回过头来才恍然大悟那样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其实我曾经经历过啊。
当然再长大一点,未免就觉得那样的叙述太装B,但是当你再读,你还是会身不由己地深陷其中。这便是说,他的句子,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而能用那样一种吸引人的方式表达清楚的,只有古龙一个人。
比如:
因为他们既没有对不起别人,也没有对不起自己。 因为他们既不怨天,也不忧人,无论他们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多么大的挫折,都不会令他们丧失勇气。他们不怕克服困难时所经历的艰苦,却懂得享受克服困难后那种成功的欢愉。
别人眼中的虚名,就是那根看不见的肉骨头。
受之有愧的意思,通常也就是却之不恭。
一个人若已迷失了自己,那么除了他自己外,还有谁能找得到他呢?
假如你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就绝不会想死的,因为你的生命已有了价值,你就会觉得它可贵可爱。 假如你真正全心全意的去帮助过别人,就一定会明白这道理,因为只要你肯去帮助别人,就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这些句子,朗朗上口,特别好记。而且,像一把把小李飞刀一样,直插人心。
每个人,尤其男人,都有求之不得,寂寥落寞,郁郁寡欢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迷茫的时候,尤其是在你经历不多的时候,会很容易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在外人看来的一点小事,也许就会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古龙,他对于痛苦,对于迷茫,对于希望的感受,融在这些句子里,似乎就为人们照亮了一条路。
在这里,没有大英雄,没有救世主,即便武功天下第一,也痛苦缠身,对于世界充满无力感。可是,他们总能熬过最黑暗的时候,痛苦的,遍体鳞伤的熬过去。而所谓光明和希望,也就会在这时候产生。
所以,总有人说古龙卖的不是武侠,是裹着武侠外衣的鸡汤。
鸡汤就鸡汤吧,至少,它给了许多人继续走下去的勇气,给了许多人直面生活的胆量,给了许多人乐观豁达的态度。就像《欢乐英雄》说的:谁说英雄落寞呢,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
许多人都知道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怎么热爱生活,怎么在黑暗中依然热爱生活,我想,古龙给了我们一种方法。
路还很长,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热爱生活,绝不低头。这是他说了一辈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