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这个圈里有个魔咒: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名非专业老师,混迹教师圈但着实相当“不专业”,只是接触了8个孩子一年(每周见1个小时),10个孩子六年(每周三天每次两个小时),他们叫我老师,但着实不敢这样介绍自己。虽然处于教师圈的边缘地带,但也被影响。既能理解老师教学的痛点,也能明白家长的焦虑。
老师教学的痛点主要在于家长。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源于家长。老师分两种,一种是早教或辅导老师,带的孩子少但接触孩子时间有限;一种是学校老师,带的孩子多但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虽长 ,可是合计每个孩子的陪伴时间就非常有限了。真正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的还是家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也是家长,因此孩子身上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前提就是家长能够认知到并愿意跟老师一起配合,甚至家长愿意改变。能够认知到自己问题对孩子的影响的家长就属于少数,有能力改变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老师的教学工作效果能有多少,主要看命,碰上这个班级多数孩子自主性强家长给力,班上成绩会提升很快,因此各个学校对于优秀生源的重视程度几乎已经变态了。
家长的焦虑主要是孩子的未来。未来永远是未知的,对于未知永远存有恐惧和焦虑。孩子的现状,稍微脱离所谓大众的眼光,家长就会直线导出未来的结果,不断加深焦虑的程度。当前网络信息化让更多的教育数据充斥家长的身边,虽然都是个案,但有的也会慰藉家长的焦虑,例如“13岁街舞冠军席嘉琪:撑起患癌母亲的半边天”,“世界冠军“广州小孩”拳皇系列格斗游戏到底有多厉害呢?”“用一根跳绳赢得世界冠军,也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等等。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并未取得卓越的成绩,仍有些许的希望,可能孩子有其他方面的长处待开发而已,能够缓解对于未知的焦虑。
对于老师家的孩子呢?他们大多数被钉在了“盒子”里。他们是坚定的拥护高考独木桥的执行者。因为他们的家长拥有老师的身份,老师这一经手成百个孩子的大数据集合者,非常清晰当下阶段如何做才能成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此会竭尽所能从小就灌输高考这条路上的沟沟坎坎,目标明确方法丰富。
这帮孩子们是多么可悲呀!当然有的孩子适合走高考路线,愿意用这种方式学习,但仍会有不幸福的感觉。就像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自己想喝水,寻找到小河用手捧起来喝下那口甘甜清凉的水是什么感觉;另一种是自己想喝水,有人引领告知怎么走注意小坑,小心别湿鞋带上小碗去河边喝水,这种喝到的水是什么感觉。会希望自己过哪种人生呢?这帮孩子们还有大量的是不适合走高考路线,有的适合艺术,有的适合体育,有的适合电竞等等各种各样的可能,他们的前半生会在怎样的压抑痛苦中生活呀。
控制是人天性之一,能够意识到并智慧的使用是非常不易做到的事情。虽然自身处于教师圈边缘仍被其氛围影响,偶尔会用妈妈的身份控制孩子让她按照我的想法去操作,当下就会有学习效果,因此这种恶性循环:控制——执行——收效——成就感——控制,会诱惑作为家长的我。但这种恶性循环的代价就是要么让孩子失去自我,要么破坏亲子关系,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失去自我的孩子,未来不知为什么而活!进入社会找不准定位,碌碌一生是轻的,交友不慎很有可能做出悔恨一生的事情。破坏亲子关系,年龄尚小还有弥补的机会,弥补需要从头开始建立信任,摒弃控制;年龄较大无法弥补的话,只能听天由命了。
老师教育出那么多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大把,怎么就不能将自己的孩子按照成熟的经验指导呢?还真就不能,因为老师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只陪伴孩子进入社会前的阶段,他们没有进入社会后的大样本数据,没有进入社会后赚钱的经验,没有孩子们长大后结婚生活幸福与否的经验,也没有孩子们长大后教育子女成功案例,也没有孩子们长大后如何度过中年危机的经验等等。
一生是多么复杂的集合体,怎么能只用18岁那年的一场考试就决定终身呢?
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