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小西
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最近在读书、复盘、思考以及生活中,想通了几件事。
分享下面的几点感悟,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也可以不那么焦虑。
01.
活在当下,保持专注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无论是工作、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等等,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遇见糟心事。
这种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以前真是无忧无虑啊」「以后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吧」这种情绪中,而逃避当下遇见的人和事。
可是,就像鸵鸟遇到危险一样,将头埋进沙堆里,这样其实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眼下的问题。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僧人得道了。
有个小和尚问他:“师父,你得道之前在做什么?”
师父说:“做饭、挑水、砍柴。”
小和尚又问:“那得道之后呢?”
师父说:“做饭、挑水、砍柴。”
小和尚说:“两者差别在哪里?”
师父说:
“以前我是做饭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砍柴,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
现在就是做饭的时候做饭,挑水的时候挑水,砍柴的时候砍柴。”
这个故事读着很简单,却非常深刻。
以前我对这种显而易见的道理,总是嗤之以鼻,总觉得都是空讲大道理。
随着年纪渐长,对于有些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古话也越多了几分钦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今天也可以为己所用。
可能大多数人,都像僧人得道前的状态:手头做着这件事但心里想着另一件事,而没有做到真正的专注。
就像我之前读书时,总是贪多,这本想读、那本也想读,一直在屯书和找新书的路上,并没有真正把时间用来读手头已有的书,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我们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很多,忙而容易出乱,心情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我们也可以将每天的工作根据优先级一一列下来,从最重要的开始一件一件地处理,做完一件再开始另一件,循序渐进,效率会提高很多,忙而不乱。
王小波说,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了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把握。
而全身心地活在当下、做一件事时保持专注,就是做成一件事最好的前提和保证。
02.
关心身边的人事物
前几天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上了热搜,那个视频几乎刷爆了朋友圈,我也是越看越气,也在这个号做了一些发声;
包括之前的东航坠机事件,几乎是举国悲恸。
每当发生此类非常态事件时,我们可能会感叹「这个世界不会好了」「活着真是太难了啊」……
对于很多高敏感、共情力极强的朋友来说,那些远方的哭声、苦难,通过微博热搜传来,尽管离他们很遥远,但同样感同身受。
会情不自禁地代入受害者,共情他们所经历的创伤和悲伤,任由情绪低落到谷底,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知道这是人之常情,也很高兴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群人,会以同理心对待他人。
但其实,我们所能做的并不多,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哭声和苦难,而每个人能够承担痛苦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不要过度地消耗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不如过好自己眼下的生活,关心身边的人事物。
虽然不能做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但是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虽不能照亮所有黑暗,但让身边多一点萤光也好。
之前每当遇到一些事件,我也会义愤填膺,抱着强烈的正义感谴责一些人。
最近看到三段话,让我有所改观。
一段来自陈平原老师:
除了力所能及的公益及自保,尽快平静心情,该做什么做什么。吸取我们这一代教训,或三月或两年或十年,不断激动、惶恐与埋怨,等到事情过去了,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一段来自李松蔚老师,大意是:
不必给自己的快乐强加一个道德约束,觉得这么糟糕的时候,怎么可以让自己快乐?任何时候,快乐都是一份礼物。只要不是拿别人的伤痛取乐,就没关系。你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一点,世界就会好一点。世界好一点,每个人都会好一点。
还有一段来自知名效率专家Lachel:
真实的世界,并不是由微博热榜和智能算法构成的。你想更好地理解它,就必须主动去拥抱它。
去拥抱我们身边的世界吧,过好我们自己眼前的生活,世界就会好一点了。
03.
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本来打算早上7点起床学习的,醒来一看7:13了,洗漱、吃饭、刷刷手机,忙完一看时间,7:57了!
然后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一天的情绪也变得低落、学习也学不进去了。更有甚者,今天已经浪费了一个小时了,明天再开始学习吧!
托尔斯泰说:你如果追求完美,将永远无法感到满足。
在斯蒂芬·盖斯《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中,有一个理念:比起把事情做好,不完美主义者认为重要的是先把事情做完。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比起在完美的外界条件下完美地实施得到完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先做起来。
比如你计划7点起床学习/运动,但是每次醒来发现都过了7点,便开始摆烂想着明天再开始,不如不管时间,直接开始做就好了,重要的是开始做起来。
完美主义者常常也伴随着拖延,本质上是来源于过失担忧与行动顾虑。
过失担忧是将犯错与失败等同,完美主义者必须从开始到过程到结果都必须是完美无瑕疵,否则就认为是失败,继而产生严重的自责。
这种极高的标准必然是极难达成,为了维持「完美」的假象,完美主义者就从开头便放弃、不如不做。
行动顾虑则是放大了做事的行动代价,认为任何差池都可能干扰任务。完美主义者往往要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之后才愿意开始,否则宁可一直停留在行动之前的决策阶段。
为了达成「完美」的条件,在任务开始之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但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完成一件事。无论是7点整,还是7:57,重要的是开始做,减少自己的内耗,行动起来。
不用去找完美的时间点,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是从此时此刻开始。
04.
以上是最近对我很有帮助的几点感悟,我开始坚持每天早起坐在电脑前写文章,就是因为生活中这些小小的感悟。
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焦虑和自我内耗。
最后,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
• End •
『往期文章』
作者:林小西。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