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83篇。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39篇:子曰:“有教无类。”
朱熹注解——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南怀瑾先生注解——这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以人文文化为基础,一律谆谆教诲。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区别。”
钱穆先生注解的更为详细——人有差别,如贵贱、贫富、智愚、善恶之类。惟就教育言,则当因地因材,掖而进之,感而化之,作而成之,不复有类。孔门富如冉有、子贡,贫如颜渊、原思,孟懿子为鲁之贵族,子路为卞之野人,曾参之鲁,高柴之愚,皆为高第弟子,故东郭惠子有“夫子之门何其杂”之疑。
钱穆先生试译——先生说:“人只该有教化,不再分类别。”
李里先生注解——孔子说,教育是不分种类的,“类”是指贵的、贱的、穷的、富的、善的、恶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等,教育不分哪一类人都要教。
赵又春先生在《论语真义》里注解——设想本章的语境是有人问孔子,你教育的对象是哪些人?
孔子这样说,明确的告诉人们,对所有人都应该施教,而不分“可教者”和“不可教者”,这样,全章表达的不是孔子的教学原则,而是教育思想,联想到13.9章孔子对冉有“(民众)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明确回答说“教之”,人皆可教,也应该教,这应该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夫子的政治理想。
李里认为——有教无类是儒家教育思想里很伟大的理论,教育平等,孔子是将教育从贵族推广到民间的第一人,让所有人都可以受到教育,都可以受到文教的熏陶,孔子教育的伟大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