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解决人身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主要的方法。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绝大多书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健康者寥寥无几。如果不顾一切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而且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长期的心理疾病会使人的心灵停止成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心智永远难以成熟。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痛苦,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简而言之,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那如何通过自律来消除人生的痛苦呢?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一位财务专家老是改不了拖延工作的坏习惯,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直到一天,出现一个契机是问题出现转机。心理医生偶然得知,这个财物专家在吃蛋糕时喜欢先吃蛋糕上的奶油,然后再吃蛋糕。那么,从她吃蛋糕的习惯出发,可以探讨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她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尽量回避,结果,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下来。心理医生建议她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按一天工作七小时计算,一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 这位财务专家完全同意心理医生的建议,并坚决执行。由于她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所以,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辞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秩序。小海也是一样,在开始学习时就要设置自律的原则,先成熟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正确对待家庭作业,培养“先苦后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做好十足的榜样,遵守自律的原则,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孩子,如果父母没有做到,那就只能称为自律的反面教材。
解决问题的时机:这位心理医生在37岁时才学会修理日常用品,以前无论遇到这方面的什么问题,他都是花时间让别人处理。有一天,他在花园散步的时候看到邻居在修理一些东西,并被邻居说的话刺激到了。接下来 很快有个机会,这位医生主动承担起帮助他的病人修理车子出的一点小毛病。他先是认真检查了车子出现故障的可能原因,并尝试修理的可能性,结果很快,当他扭动陈上的某个松动的零件时,车子很快就好了。心理医生得到病人的极大赞扬,说他是一流的机械师。
心理医生经过这次完全明白他之所以能修好车子,完全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基因的优越性。他开始相信,除非有智力障碍,不然制药花时间学习,就没有问题解决不了。许多人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社交,知识,心理方面的问题,见到问题就耸耸肩,摊摊手说这个问题是我不擅长的,是我不喜欢的,我解决不了。一个妈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碰到问题时就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花心思和时间去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肯定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就开始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难教,太不听话,甚至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帮忙解决自己作为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实质是缺乏自律。那位教不好自己孩子的妈妈代表着所有的人,很少有人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总能花足够的时间分析孩子的问题,解决家庭危机?很少有人真正学会了自律和自我管理,从来不会消极面对一切问题,不会心灰意冷的摊开双手说“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更严重的是有些人希望问题会自行消失,一厢情愿的灯问题消失,事实上问题很少会自己消失,仍然会继续存在,仍然妨碍着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问题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做法是放弃暂时的安逸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现在啊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