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冯骥才的《刷子李》这一课,随书索引,买了冯先生的《俗世奇人》这本书。这是他写的第二本了,冯先生说,因为天津卫是个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自有特别之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者,往往就是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将这些活在身边的非凡凡人挖掘和呈现出来,这些人物身上的地域性格和地域文化让他着迷。正像他在篇首歌里所说:一本又一本,一群又一群;民间奇人涌,我笔何以禁?张王李赵刘,众生非蚁民,定睛从中看,人人一尊神。
确实,这本书里的54篇,54个故事,各个有绝招,处处是能人,行行是奇人:有大夫苏七块,有粉刷匠刷子李,有津门武夫张大力,有舌画艺人钱二爷,有乱真能手马二,有一阵风小老头……这些人大多有姓没名,但各个身怀绝技。什么“蓝眼”“背头杨”“皮大嘴”“泥人张”“燕子李三”“陈四送礼”“孟大鼻子”“齐老太太”“弹弓杨”……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会绝活,有能耐就能在天津卫码头站稳脚跟,就能混口饭吃。这些人既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绅士名流,但冯骥才先生却称他们“人人一尊神”。“神”是指他们的手艺“神奇”。
透过《俗世奇人》这本书,我们还能感受到天津人说话特点:既厉害又幽默,既幽默又厉害。单厉害不爱听,单幽默不给劲。比如“青云楼主”这一篇里,对青云楼主有这样一段描述:“此君脸窄身薄,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杆子上晾着的一张豆皮。”对洋人这样描述“那老美并没注意到他。只管去瞧墙上的画,每瞧一副,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赛洗屁股时叫水烫着了。然后,嘬起嘴啧啧赞赏一番。这一嘬嘴,就见有一个樱桃样的东西,又湿又红,从他的胡子中间拱出来。青云楼主定神一看,原是这老美的嘴唇。”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好多,几乎每篇里都有类似的句子。当读者读到此处时,往往就会被这通俗易懂的句子感染,忍俊不禁起来。
读着《俗世奇人》这本书,我的脑海里除了冯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他亲自绘制的五十八副插图以外,更多的是这些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就在你的面前,满脑子都是“津味”十足的人物形象。不信,你看:“小达子”中对小达子这个人物的描述:小达子其貌不扬,短脖短腿,灰眼灰皮,软绵绵赛块烤山芋;站着赛个影子,走路赛一道烟儿。
“赛”什么意思?“比赛”?“赛车”?“赛马”?在《俗世奇人》这本书里,或者说在天津人的嘴里,“赛”应该是“像”“似”“如”的意思。我们来看“酒婆”这一篇的这几句话:“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她接过酒碗,举手仰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糨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我发现,“赛”字使用的频率很高,每一篇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就在“酒婆”这一篇里就运用了七次。
与“赛”字相同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嘛”这个字。我们经常听冯巩先生说相声,由此,可以知晓“嘛”是“什么”的意思。说到此,让我不由想起了一句“吃嘛嘛香”的广告语。
当然,《俗世奇人》这本书还有好多有意思的地方,等着你去一一挖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