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城说过一段话,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笨句子,傻句子,似乎看起来不太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人世间也是这样,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这话开始听的时候有点半懂不懂,读了他的三王系列后慢慢就懂了,尤其是《棋王》。
棋王讲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但是好看得不得了,有人说是阿城的巅峰之作。
那是一个匮乏的年代,物质上,精神上都是那么欠缺。那时候大家会去偷书,偷了书熬夜传看。也总是会吃不饱。不像现在,随便一搜,信息知识接踵而至。
但就是在那么贫瘠,简单的环境里,也总是会出现一些奇人异事,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但是他们又是那样得有意思。
棋呆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下棋的天才,同时又是一个呆子。我和棋呆子相识于去农场插队落户的火车上。他神情淡然,双手拢在袖子里,外面的嘈杂,喧闹,似乎都与他无关。他斜了我一眼,眼睛就亮了,问,“下棋吗”?我忙摆手,“不下不下”。他就不相信地看着我,“这么细长的手指就是用来下棋的,我带家伙了,下吧”。
他就拿出棋盘,码好旗子跟我下棋。这时来往的人就认出他来了,这就是棋呆子王一生。他的棋艺神乎其神,数理总是排前名。他生活在下棋的世界,不爱与人交际。慢慢地我和棋呆子就熟了,交换各种见闻,聊吃的,扑克,下棋。
王一生在生活上是个很呆的人。我跟他说肚子饿,他会给你算到你多长时间以前吃过东西。就把天聊死了。他对吃的东西会吃到一个渣都不剩,简直惨无人道。他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多少质量。他痴迷的是下棋。这让我想起数学家陈景润连罐头都不会开,大作家钱钟书到晚年才学会了划火柴。
之后到了队里,过了一段时间,棋呆子来看我了,赢了我们队里的知识青年脚卵。脚卵建议他参加县里举办的围棋赛。可由于棋呆子经常请假出去下棋,上面为了惩罚他,不给他参加。脚卵利用关系帮棋呆子报上了名。可棋呆子不参加,棋品如人品。他说等他们决出前三名,他和前三名同时下,就当友谊赛。
口气大,那人家不服了,于是棋呆子同时和九个人下,人家盯着棋盘,他下盲棋。那个阵势真是空前宏大,最后只剩下冠军与棋呆子对弈。冠军开始在家里让人传口信,后来亲自过来了,看到一个又瘦又小的小子坐在那里,眼睛深深地陷进去。冠军被他的棋艺折服了,请棋呆子给个面子,打成平局。这时棋呆子不能说话,不能动了,下棋就像大脑跑马拉松,消耗太大了。只听到他喉咙里嘶嘶响着,好半天才说,“和了吧”。然后哇地一口吐了,昏睡过去。棋呆子成了真正的棋王。
小说结尾,棋呆子沉沉睡去,我却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掮着柴禾在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会知道这般乐趣。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那怎样才像人呢?用叙述者的视角,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一生都没有找到一件为此付出一切的事,乐在其中,从而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而王一生,别人叫他呆子,他毫不在意,他在生活中显得很轴,很呆,他痴迷下棋,人生一事,一生与之。他在下棋这件事上吃得很饱。因为棋,他的精神世界很满足,这就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