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教育行走的心理教育专场来自于华东师大副教授张玲博士,她朴素而温暖,有着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与温度,她给了我们浅显的心理理论建构,于我们来说,消化与吸收还是需要时间。有些专业的书没看过,有些专业词的内涵不够理解,但是这不妨碍我们都热衷于对心理学的学习,因为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是需要一些心理学知识来打底的。
看到这次讲座的题目我便心动了,十分期待。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压力山大,教育的内卷让太多家庭太多孩子都受到了伤害,该如何帮助,我渴望了解更多的方法,想为我的学生们找到心灵的庇护所,获得安全感,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那么,庇护所来自于那里呢?
首先,靠教育、靠社会的根本性的变革。我们总是说减负,却挡不住焦灼的内卷,我们总是渴望素质教育,却总是被应试教育绊住了手脚。我们都想改变,我们却都是固守教育的保护者。教育怎样变革,才能改变现在的状态,原谅我,思考得并不深刻,甚至,我觉得,可能很久都要是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我们就需要从下面几点找到些许庇护。
其次,家长应该给孩子以爱和支持,以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原生家庭给予的爱与温暖,会成为每个人一生的幸福源泉。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大多数靠为人父母的本能去爱着我们的孩子。不够专业不够理性,许多时候等孩子长大了,才发现这一路成长遗憾好多。
我的学生中不少是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或是祖父母带,有的甚至自己一个人生活,每次放假回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有的学生家长意识到曾经的放手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紧张,选择回来陪伴。我是支持的,在孩子成年之前,陪伴与纠正总是有用的,虽然有的嘴上说着:我小的时候,需要他们的时候不在家,现在回来,我才懒得搭理他们。但我知道,慢慢地,有些伤口会慢慢修复,不一定痊愈,但会减轻疼痛,更会减少原生家庭之痛引发的后遗症。
爱着修正着,努力着做一个专业的父母。让我们从高质量的陪伴做起吧。
再次,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心灵成长,增长自我内在的精神力量。学校是孩子们从六岁到十八岁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可以说,上学时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长。学校的定位、规划以及发展有时决定了师生的幸福度。“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理念、操作、温度、科学、专业的设定,都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家校还能形成良性互动,精诚合作,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努力,我相信身心健康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第四,社会应该给每个成员提供和谐的价值,以使社会成员产生心理上的整合感、归属感。如果一个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学校的引领,他极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我们无法在真空环境中生存,但是社会整体的氛围应该是和谐的,让每个公民有归属感、安全感,并愿意为这个社会的发展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需要社会引领每个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当然,最重要的救世主还是我们自己。
我特别同意这句话,许多道理,我们都懂,积极向上努力奋斗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去做的,可是人类的劣根性、自己难以控制自己,甚至有了伤痛缺乏自我疗愈的能力,都会让一个人陷入心灵困境。这时,谁能真正救你出困境,也许只有你自己的那份执着,我不甘心,我要走出来,我要悦纳我自己,我可以变得更好,这个“我”才是你真正的心灵庇护所。
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其他都是外因,只有我自己,这是决定我人生发展的内因,这个“我”可以让我们摆脱心理黑洞,走出灿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