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

像我们这个年纪,作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上大学以前除了地方戏曲之外,接触音乐的机会少之又少,也许地方戏曲在一些人眼中还不能被称之为音乐。小学的时候是农场的子弟学校,只有一位音乐老师,上海人,很洋气,不知什么原因流落到我们那里,丈夫有点粗鄙,家庭也不甚幸福。学校只有一架钢琴,放在老师办公室里,轮到那个班上音乐课时,同学们就合力抬到自己的教室里。教的歌是“打靶归来”、“王二小”这些革命歌曲(突然意识到这篇文章会泄露自己的年龄)。那时候我是歌唱委员,每当课前预备钟响起或放学站路队回家的时候,歌唱委员是要唱一支歌的起头,然后大家一起唱。我一直到现在都感觉奇怪,像我这样五音不全的人,怎么能在这个岗位上混了好几年。说五音不全,真不是谦虚,当同学朋友聚会要去唱歌时,对我是极大的折磨,一唱就跑调的状态,让我羞于张口,坐站不宁,但是不去吧,好像你清高不合群,其实真的不是清高另类。

那时候,邻居家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他们家有一架钢琴和手风琴,在我们看来是洋物件,很是稀罕和另类。那位大哥哥曾在子弟学校的初中部教过音乐课,用的是手风琴,大姐姐曾在家中弹过钢琴,我们这帮小朋友心中满是仰慕。

后来看到了春节联欢晚会,知道了王洁实和谢丽斯,知道了蒋大为,《牡丹之歌》和《北国之春》风靡大江南北。再后来街上飘来张蔷、迟志强、邓丽君的歌声,不过他们的歌在当时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到了大学之后,才算对流行音乐有了正式接触,宿舍的姐妹们大多都买有小放音机和磁带,记得那年姐夫顺道到学校看我并留下两百块钱,我很是奢侈地花了点钱,买了几盒磁带。那是是歌王盛行的时代,李宗盛、罗大佑,“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那摄人的旋律,那充满磁性的声音,至今仍让人觉得经典难以超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听不懂流行歌曲了,觉得京剧更有韵味。看那精致的妆容,听那婉转的腔调,品那隽秀的唱词,是一种享受,更是传统文化的馈赠。流行歌曲与其相比,觉得有些粗浅了,少了底蕴和积淀。再后来,不知怎地,开始觉得钢琴和圆舞曲也很好听,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曾经带孩子去钢琴演奏会,中途竟然打了瞌睡,不敢给别人说,怕人家认为我没文化,其实也确实是没文化。在微信圈里,一位未曾谋面的圈友每天都会发几首音乐,有古琴、古筝、外文歌曲、西洋乐……很是受用,有些也不一定听,但是非常感谢她的辛勤付出,让我每天都有机会听到不同的音乐。

我对音乐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音乐也给予我内心的欢愉或感伤,甚至远不至此。虽然如此,我仍然没有乐理知识,仍然是一个乐盲,前段时间看孩子的钢琴没用,想废物利用,请老师教我学学钢琴,但是一致忙于俗务,至今没有弹起琴键,甚是遗憾,希望以后能有时间,能够做音乐世界中一个小小的音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添一抹岚 前几天,那是个悠然惬意午后雨天。 偶然地,听得一锤鼓点带出密集打碟声,随后是那再熟悉不过的前奏。我心...
    添一抹岚阅读 4,882评论 68 51
  • 纯音乐就是作曲初衷就不包含填词的音乐。作为纯音乐,这种音乐模式完全以纯粹优美的音乐来叙述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一般简...
    十二卿阅读 5,633评论 16 10
  • 对于一个出生在90年代的我,从小学懂事起家里就弥漫着那个香港辉煌的港曲,只因父亲那时候对谭派(谭咏麟),张派(张国...
    翰光阅读 1,443评论 0 1
  • 我不敢承诺我会喜欢这个乐队到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的歌者或乐队,再也无法让我如喜欢Beyond一样,刻骨铭心。 ...
    孙离阅读 3,587评论 0 0
  • 仔细回想到最早最早,钉子球没有睁开眼睛的回忆,也记不起是否有人亲过她,有谁抱了她,最早最早..是幼儿园。钉子球在一...
    Florenceoe阅读 4,9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