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看书记笔记,摘录好的内容段落,就是完成了一次学习。所以看看自己笔记本里摘录了很多书籍上的内容,什么《爱情笔记》,《叔本华的治疗》《为何家会伤人》《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工整的笔记摘录下某一页的某一段内容,还用红笔黑笔,蓝笔勾勾画画以示区分不同内容。这放到昨天以前,我都会夸夸自己,读了很多书,笔记很好,很勤奋。
正如上文所述自己看了很多书,浏览了很多自媒体上的信息,以为自己在不断输入,原来更多感觉自己是输出太少,所以选择在简书上将自己看书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分享。今天看了成甲这篇“低水平勤奋陷阱”,才感觉一直以来输出不多,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有效的输入。这又何以见得呢?证据太多了,比如笔记本上那些书目,我不记得大致什么时候读的。摘录的段落内容,我一句都想不起来,甚至再想当初为什么把这段抄下来……这难道是真正输入了吗?
这种现象以前也有发觉,那时会认为我们看书都会遗忘,即便遗忘它也可以内化成我们内在的知识或者能力。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吧。可是即便它们有的变成了我们内隐的知识技能,需要一定的提示线索就可以被我们提取出来加以运用,但是你不觉得效率太低了吗?我们花了一定时间,精力看书学习,结果就内化一丁点知识技能,这难道不是低水平勤奋吗?我想我自身是属于低水平勤奋的。
那如何打破这个陷阱呢?作者提出了两种思路。一是,慢读书,不记摘要而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进行更深入得精细加工。比如,今天所读本章节,我就联系到自己为什么输出那么少,原来可能是因为自己缺乏输出意识,又没找到合适平台。今日一看更多的原因是自己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里,没有丰富而又高质量的输入,输出就无从谈起。二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相应书籍,比如寒假我对人生特别迷茫,便选择阅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完之后仿佛和一位专家谈话,内心明朗很多。
为了打破这个陷阱,我决定以后看书不记笔记啦,用作者介绍的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用写作的方式进行输出。
只要能坚持下来,这种学习方法的学习效果肯定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