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我基本不撒谎,但有两个谎,一直还没向女儿们揭穿。一个是关于圣诞老人的谎,一个是关于牙仙女的谎。
“牙仙女”的故事在北美的小孩间流行。故事是这样的:当小孩子换牙时,需要在睡前把牙齿放到枕头底下。牙仙子在小宝们睡着之后,会偷偷飞来把枕下的牙齿收走,并留下一些零钱或小礼物。
大女儿每次掉牙齿后,晚上都很兴奋地去睡觉,期待第二天早上枕头底下会发现零钱。早上起床后,发现“牙仙女”留下的一块钱,就会激动万分,向妹妹炫耀,妹妹总是像大人一样说:“肯定没有牙仙女,哼......”
我跟太太听了,暗暗惊叹这孩子有点成熟啊。
半年前轮到妹妹换牙了,一次掉了两颗。晚上老婆虽知老二可能知道“牙仙女”就是妈妈,还是在她枕头下面放了两个一块钱的硬币。
第二天一早,就听妹妹把昏睡中的姐姐叫醒:“姐姐,牙仙女给我两块钱啰, 嘿嘿嘿。”
她那笑声是介于嘿嘿与呵呵之间的那种得意的怪笑。
原来她以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希腊寓言家伊索使一只狐狸名扬天下。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小狐的流传千年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小狐在森林里闲逛。忽然,路旁一棵葡萄树,让它眼睛一亮。树上长满一串串的葡萄,葡萄颗颗又大又紫。小狐连吞了几口口水,然后走到一串最矮的葡萄下面,纵身一跳,同时拿右前爪去拍葡萄,结果扑了个空。仰望着美食,小狐沉思了一会,跺到树干边,忽地一蹦,抱到树干上,努力往上爬,刚爬了半米,就刺溜滑到地上。小狐好不失望,又走到最矮的那串底下,往下一蹲,用尽全力往上跳,又拿右爪去拍葡萄,可惜还是没拍到。因用力过猛,小狐一屁股摔到地上,痛得它龇牙裂嘴。
坐地上等痛劲过了之后,小狐又抬头看,发现葡萄其实也没那么大,也没那么紫,嘟囔道:“这葡萄一定还没熟,一定还很酸,一定不好吃。”
说完,它觉得心里舒服多了,慢慢站了起来,继续往前走。
小狐原以为自己有能力摘到葡萄,下定决心去行动,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如意。当发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后,心理就产生了失衡,或者说认知的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为了解决这种失衡,小狐采取了自我安慰的方式:葡萄其实是酸的,所以没摘到并不可惜。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最早提出来的。他在1957年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提出,只要个人发现有两个认知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就会感觉到心理冲突。不协调的认知包括愿望与行动结果的不吻合,信念和行为间的不谐调,两个信念之间的不一致。因心理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转而形成一种内在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而迁就另一认知,藉以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
利昂在其著作《当预言失灵》中讲了个幽浮末日教派成员的故事。
1954年12月美国芝加哥的一份报纸发表了一篇关于末世预言的文章。文章作者是一位名叫查尔斯·劳黑尔的医生。查尔斯其实是一个54岁妇女多罗西·马丁的代言人。多罗西宣称她接到某外星发来的信息:地球将于1955年12月21日灭亡。多罗西和查尔斯一起创立了一个名叫UFO的宗教,他们相信12月20日晚上,外星的飞碟将飞来接上所有信仰UFO教的人。很多人相信了他们的说法,辞掉工作,掏空积蓄,搬离房子,准备迎接末日到来。
利昂和他的学生也混进了这群人中,想研究这些人的心理。
1955年5月20日,飞碟没来。半夜,信徒们开始担心。
21日凌晨两点,信徒们非常担心。
凌晨4点45分,教主多罗西发布了另一条预言:由于教徒们的虔诚,感动天地,不拿地球开刀。
于是教徒们开始狂欢,并向世界宣告,他们拯救了地球。
而对于利昂来说,教徒们的行为验证了他的认知失调理论。在预言没应验之后,教徒们要么选择承认自己受骗,离开该教,要么选择相信自己的虔诚拯救了地球,而大部分人选择第二项,这样心理上的失衡减轻到最低,甚至有成功感。
如果你上过当,可能体验过认知失调理论的威力。约9年前,我曾经跟朋友在eBay上开了个手机网店,我们一有空就在网上寻找手机货源。后来通过一则广告结识了英国的一个自称有苹果货源的名叫汉斯的人。通过Skype聊天后,我们觉得汉斯幽默健谈,讲话彬彬有礼,决定先向他采购两台苹果iPhone手机(应该是二代苹果手机)。在通过贝宝付款后,我们兴奋地等待包裹的到来。结果半个月后也没到,就想可能在海关遇到麻烦,就催汉斯。
又一周后,汉斯发来了包裹的跟踪单号,我们上网查了下,确实包裹己从英国发出,但没显示发出后的任何状态。我们也发现这个单号似乎是信件的跟踪号,但并没有互相告知疑问。汉斯也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的。
又三周后,总算收到了,但确实是一封信,信中写道:“苹果手机两部(iPhone: 2)”。我们再到Skype找汉斯,己再也找不到了。当时贝宝的防骗措施还不完善,等我们发现受骗时,对方账户上钱已转走,我们也因此亏了约六百加元。我跟朋友在后来的总结中,发现我们在察觉一点可能上当的踪迹时,也就是稍有认知失调时,会倾向于找理由证明自己没受骗。
所以,不见棺材不落泪,都是认知失调的错呵。
认知失调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人那么不容易接受或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当一个观点在大脑中形成后,此后人会尽力维护自己的观点,就像父母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当不同意见出现后,他们会气急败坏,为自己的观点找各种支持的理由,却忽略所有不支持的证据,甚至会发展到言语上攻击侮辱他人的地步。这些例子我就不列举了,简书上热文的评论区,某些明星微博的粉丝互动区,网上论坛的热点讨论贴,由不同意见产生的口水战比比皆是啊。
如何正确处理认知失调?
由于我们对认知失调后的处理方式已经基本固化,当你对认知失调做出反应时,这些反应基本都发生在潜意识层面。正如其他的认知偏差,你发现自己受偏差影响的方向一般是通过别人的反馈。当你把别人的批评当成一个自我省察的契机,思索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偏误,就能改善自己的思考。
对于想深入了解认知失调的读者,可以阅读以下内容:
下面的金字塔图是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于改变的逻辑层次。我们的认知基本上发生在图中的6个层次,认知失调可能是不同层次认知间的失调,也可能是同一层次间认知的失调。
NLP关于改变的逻辑层次解释如下:
层次一:环境
环境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周边,包括人,建筑,交通和空气。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在哪里(Where), 什么时候(When)和与谁(with Whom)。
层次二:行为
行为层次包括你做的事的内容和方式。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做什么 (What)。
层次三:能力
能力包括天赋和后天学到的技能。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怎么做 (How)。
层次四:价值观和信念
这个层次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信念。与之相关的问题是: 为什么 (Why)。
层次五:身份
你以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与之相关的问题是: 我是谁 (Who)。
层次六:灵性或终极目标
你的终级使命和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是: 到底为什么(What for)、为谁 (For Whom)。
通常,当发生认知失调,人会有焦虑的情绪或其他不适感,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情绪或感觉来思考:当前是否有失调的认知?这些认知分别属于什么层次?
基本上,越高层次的认知重要性越大,所以让低层次的认知服从高层次的认知,就能很好处理问题。
例如,你的领导叫你做假账(行为层次),而你的价值观是不撒谎,不弄虚做假(信念与价值层次),那你选择维护你的价值观,就不会有遗憾。当然,不是叫你生硬地拒绝,你也许可以先找到领导要求做假账的背后目的(信念与价值层次),并思考有没有其他方式实现领导的目标。